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眼看世界 笔下有乾坤

  □刘伟

  刘霄作为近些年快速成长起来的内蒙古作家,以其厚重、富含哲理、幽默、辛辣的语言自成一家。近日,刘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白牛》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区内外文艺界广泛好评。

  围绕中法建交:《白牛》故事的历史选点

  纵观新中国外交史,中法建交历史意义重大,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小说《白牛》以其中的一头牛为视角,追述了其从法国来到中国50年间动人心弦的“牛生故事”。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小说《白牛》就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展开文学叙事。人们通过阅读小说《白牛》,感知中法两国友谊的来之不易,进而感受到中法建交的伟大意义。

  反映人民心声:《白牛》创作的文艺典范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全区文艺战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北疆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小说《白牛》正是一部讲好北疆文化故事的上乘之作。作者刘霄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道:“对于一名文学工作者来说,要想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成分。”刘霄深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多个嘎查牧场采风,走访大量牧民,查阅大量资料,严谨考证,去伪存真,最大程度还原“草原白牛”这段历史事实。作者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笔触、逼真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牛一生的传奇经历。经过50年的繁育,在达青宝拉格牧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牧民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提升繁育技术,发展壮大当地畜牧业,当初17头“夏洛莱牛”如今已经繁衍成为5.8万头“乌珠穆沁白牛”。

  刘霄“扎根”北疆创作沃土,用情用力讲好北疆文化故事,成为以文艺之笔描绘亮丽北疆的代表作家。可以说,小说《白牛》极大地宣传了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也为当地白牛做了形象生动的文学展示,必将促进当地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做到了坚定创作之“本”,深挖创作之“源”,书写时代之“需”。

  拟人化叙事:《白牛》最成功的文学手法

  和刘霄前几部文学作品比较,小说《白牛》既承继着他作品一贯的深刻深沉、生动鲜活、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其创作水准又有很大精进,笔法愈发圆熟,挥洒自如。其中,《白牛》最成功的文学手法,就是独特的拟人化叙事。

  书中以一头“夏洛莱牛”为主角,牛是故事主线,是情节的推动者,是中法友谊的见证者,是内蒙古肉牛产业的经历者。小说通篇拟人化叙写故事里的“牛生”:首先是“中国文化牛”,小说中的“1号”和“2号”均谙熟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1号”口吐华章、妙语连珠,天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一不精,俨然是一位精通中国文化的“文化夫子”,使人们逐渐消解了“对牛弹琴”的负面词义。“1号”还是一位开悟的“牛界”智者,其谈吐辩论时遵循宏观、中观、微观知识体系,经常从宏观理论讲到微观理论,再用中观理论辩证统一。

  为什么活,怎样活,始终是万物都要思考的问题。书中“1号”和“2号”谈论“牛生意义”时堪称经典桥段。“1号”洞察到“少年、中年、晚年”人生三阶段心境之不同,“2号”更是直接搬出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与之相应和。经历了“牛世沉浮”历练的晚年,“主角牛”逐渐领悟中国式哲学探讨“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对当下社会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作者笔下,拟人化的白牛是文化牛、博学牛、聪明牛、悟道牛,具有人的情感,经常开启人的思考,实现了人牛对话,拉近了人与牛的距离,形成了老幼皆宜“牛童话”,扩大了读者受众范围。这也是作者多年来系列文学作品的独家秘籍之所在。

  《白牛》是一部“文化牛经”,可谓“牛的视角看世界,牛的经历观时代。牛的命运感变迁,牛的思考悟人生”。作者刘霄扎根基层,挖掘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依靠人民,为人民讴歌,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文艺战线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呼伦贝尔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悦读
以文学传承中法友谊
【编前】
漫步时光50年,牛!
一首关于“牛生”的 唯美绝唱
牛眼看世界 笔下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