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家言秋 句句绝美

  □马晓炜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循着自然的鼓点,我们迎来了立秋。秋日如诗,历代文人墨客诗情勃发,挥毫写下了许多绮丽多姿、流传千古的美妙佳句,每次捧读,都能感受到秋天别样的诗情画意。

  夏热犹在,秋凉已至。到了秋日,虽然骄阳依旧激情似火,但人们已经能从空气中感到丝丝凉意。唐代刘言史的《立秋》,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去秋来的新秋画卷:“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描写了立秋的早晨,天气已经没有那么炎热,能感受到气温在逐渐降低。天阔云高,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那应该是秋天的声音吧。老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一句“木叶动秋声”就验证了抢先感知秋天到来的莫过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了。

  夏有夏秀,秋有秋美,诗人词客的眼中,立秋之美,美得与众不同,令人心旷神怡。“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这是宋代高观国的词《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为读者生动呈现了一幅西湖立秋美景图:不愿将船儿停靠在楼边,咱们诗酒载船,去水上风烟之中,飞溅的浪花好像飞起的白鹭,出水莲花透着红晕宛若红颜。醉梦半醒中,诗人希望秋日里的落叶不要惊动了鸣蝉,白云乡里的温柔离我们尚远,不如先来结得这清凉世界的缘分。诚然,立秋之美,不仅美在西湖,更美在秋雨。唐代诗人王维在《栾家濑》中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全诗氤氲着恬静淡雅的画面、流淌着空灵清幽的旋律,尤其用“飒飒”二字来写秋雨之美,恰到好处,不带一丝造作。

  从古至今,在诗人的心中,秋往往是寂寥、萧瑟、凄凉的代名词,虽然有唐代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代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等对秋的赞美,但面对万木萧条黄叶纷飞,诗人又借景抒情、借物抒怀,悲秋之情跃然纸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唐代李益借助这首《立秋前一日览镜》,感慨身外万事都已成空,在镜中看到生涯茫茫无果,只有斑白的两鬓,还要面对明日秋风,不觉黯然神伤。还有唐代令狐楚的《立秋日》:“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宋代杨齐《立秋后有感》的“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这些诗句所抒发的,全部是光阴虚度秋意浓的悲凉。明代夏云英的“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清代施闰章的“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品读古诗佳作,让人亦喜亦伤,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秋来了,怀着“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的期盼,欣赏古人笔下一首首、一阙阙风情绝美的秋日诗词,更觉意蕴悠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④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阿拉善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穿越历史长河 品味文化盛宴
◎书架
名家言秋 句句绝美
科学家精神:凝聚强国之伟力
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