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毕力格是世界漫画联盟中国联盟会员,曾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漫画作品千余幅,其作品大多关注全球环保问题,绘画生动简洁,构思巧妙,着色不多,即入人心。
趣味:巴·毕力格漫画的审美特质
巴·毕力格漫画的审美特点在于它的趣味性。无论暗含和暗示的韵味和诗意,都是趣味的表达和体现。在漫画集《巴·毕力格漫画作品展》上,开篇之作是《浪漫今宵》,这幅作品获第八届“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金猴奖”。著名漫画家夏大川说:“毕力格的漫画里能听到马类琴声的悠扬。宁静的夜,明亮的月,高高的月亮上挂着我们的浪漫……画家用漫画的手法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境界,先给你画面的美,再让你想,然后就是触及灵魂的感动。”(见漫画集《巴·毕力格漫画作品展》)就中国艺术而言,最为上品的作品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是唐司空图在《二十四品诗》中着重从韵味谈诗,笔者认为好的文学和艺术都是相同的,作品的品味和韵味具有一致性。
众所周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统一的互动关系。生态文艺就是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和传达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也就是以生态持续和谐发展的观念去审视自然和社会,不以人类为尊,不以万物为卑,应该努力创造一种生态美的新境界。从生态文艺的角度可以看出,描写自然、拯救自然,保护地球绿色家园就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生态文艺价值观。而巴·毕力格漫画中,大部分作品就是出于这一目的而以一种趣味美学的形式出现的、把“物我两亲”“天人和谐”之道作为他的画作的表现形式和主题。例如《洗》《地球母亲》《爱的传递》《落叶》等等都是这样的作品。巴·毕力格漫画中营造的是一种韵味、趣味。这种趣味强调的现代公共性,暗含了温和的批评和鞭挞而又包容了环保、生态的思想暗示。这种暗含和暗示恰恰是漫画的生命力所在,这就是漫画的公共性功效,漫画从诞生之初便具有了深入现实问题深处、表达鲜明态度的力量和功能。
幽默:巴·毕力格漫画的外在表达
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常选用夸大、比方、标志等办法,批判或讴歌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含有幽默或诙谐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具有挖苦与诙谐的艺术特色以及引导、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用。巴·毕力格漫画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夸张和扭曲的方法,从再现出发来表达绘画者的爱憎好恶。如《旅游季节的困惑》《现实与梦想》《呐喊》《路漫漫》对于现代生活对草原牧区的冲击,以及《能量》《书写》《白云和羊群》《商品时代》对牧区新生活的思考,都是在一种幽默谐趣的氛围里表达的。
巴·毕力格在草原牧区生活中汲取营养,经过理性思考和形象创造,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对话,成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轻喜剧”。巴·毕力格在与草原之间的对话中,既有现实的描摹、再现,也有不同质、不同类的事物的“嫁接”,运用很巧妙,能够借物喻人,梦想与实际同存,从而使画面发生诙谐效果,起到幽默的艺术作用。
漫画能够把各种绘画的方式、技法拿来为己所用。在巴·毕力格漫画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或油画或水粉画或国画不一而足,绘画材料上也没有专注的挑选,在造型手法上也没有什么约束。漫画中的人物和造型大都夸大变形,可繁可简,布景也视内容需求,可有可无。一幅画面表达不了,他还能够画成两幅或多幅的,有的画成连环画的形式。形式上的自由服从于内容的需要。茫茫草原就是他的素材,也是他成为漫画家的启蒙之地。他的漫画汇聚着各种思想的碰撞,散发着草原气息,又奔涌着人间的大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主题共同表达。巴·毕力格漫画中,幽默只是它的外在形式,它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才是真正内涵。
讽刺:巴·毕力格漫画的个性化外溢
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以获得美的愉悦结束。比如巴·毕力格的作品《生命之水》《流失》《挣扎》的讽刺意味,在于读者通过画面的构成引起的联想而形成。而《无题》(2015年11月入选波第13届“钓鱼”国际漫画展览)《遭遇》《落叶》则是直接通过画面对城市污染的谴责和讽刺。
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立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为转化。生活中的丑和艺术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巴·毕力格的作品《远古与未来》是对于地球环境的思考,这里就没有美丑的区别,远古的“落后”和未来的“文明”哪一个更值得担忧呢?“落后”已经过去,“文明”即将到来,令人担忧的是哪一个呢?所以,人们对这种丑的形态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因此,产生漫画艺术的审美情趣。
巴·毕力格的漫画虽然没有尖刻的讽刺,但是这些作品在温和的氛围里袒露出尖刺,在美丽的画面中揭露着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