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总结,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方向指引
●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六个坚持”的基本内涵,坚持以“六个坚持”为理论指导,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动力
□王富军
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总结,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方向指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历史的重任赋予改革者,时代的课题呼唤领航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旗帜鲜明谈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新理念新要求;精心部署谋改革,系统谋划重大改革方案和举措。正是因为有了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新时代以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见效。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越往深处走,形势越是复杂严峻,任务越是繁难艰巨,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越往深处走,越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正在于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民的支持。历史经验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不仅如此,人民群众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全面深化改革搞得成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否共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由此观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此才能大有作为。
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遵循。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哪些不该改、不能改之问的回答,彰显的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守正就是无论怎么改革,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创新是对改革中改什么、怎么改之问的回应,凸显的是“日新者日进也”的政治智慧。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涉及的问题越敏感,面临的矛盾越复杂,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创新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在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守正与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分轩轾、相辅相成,守正是创新的根本保障,创新是守正的内在动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展。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接续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可以看出,相比于过去,制度建设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分量更重、地位更高。这是因为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更多面临的是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此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在系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规律、精准把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要在“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中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要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依循。在法律与改革关系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有效纠正了“改革就是要冲破法律的禁区”“法律很难引领改革”等错误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与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密不可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虽然各有侧重,但二者是辩证统一、一体两面的。全面依法治国在塑造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平衡社会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行动指南,也确保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推动法治更加健全与完善、促进改革成效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高度重视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使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同时要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深化改革愈是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就愈加明显,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需要其他改革的协同配合。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的意涵正在于此,改革既要关照全领域,看到改革的整体问题,又要兼顾各方面,注重改革的具体问题;既要全面发力,把各个领域的改革看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又要协同推进,找到改革不同领域的内在联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汇聚各方面合力中使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六个坚持”的基本内涵,坚持以“六个坚持”为理论指导,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