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王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高校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要坚持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切实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聚焦铸魂育人、学理阐释、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和“七个作模范”等理念和要求入脑入心入行,把高校建设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实阵地,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铸魂育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巩固课程建设主战场,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一是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扎实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精品课程,探索专题式、研讨式、混合式教学改革,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将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引入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虚拟仿真教学实践纳入思政课程体系,通过打造沉浸式虚拟仿真思政“金课”提升育人的实效和特色。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元素”,突出铸魂育人功能,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四是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广大师生心灵深处。

  聚焦学理阐释,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研究阐释,突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着力打造研、教、学、宣、育一体发展的育人平台和机制。一是积极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理论、前沿问题研究,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提供多样化、特色化支撑,并加强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有效融合、联建共创。二是培育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究团队,着力从经济社会建设、法治保障、科技赋能的视角,深入挖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学理逻辑和融合途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提供学理支撑。三是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对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广泛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开展田野调查、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推出一批高质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聚焦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学、创新方式深入学、推动延伸广泛学的“三学联动”和面对面引领教育、分享式自我教育、分众式学习教育、大众式宣传教育的“四教融合”活动。一是组织党委讲师团、思政课教师等队伍面向全体师生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注重从党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感悟红色基因,传承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根脉。二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方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栏目、各种节目形态,进一步推动报、刊、网、端、微一体化,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推动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三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注入校园环境建设,精心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在场馆、教室、宿舍等公共区域,突出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内容。四是抓好典型选树工作,深入挖掘基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大力培育和选拔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和精品项目选树工作,广泛宣传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构建内涵丰富的校园活动体系。一是深化育人环境创设,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主题社会实践、书法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丰富思政育人模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二是持续深化“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推进党员领导干部、辅导员和教师进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通过联系学生和家长,与学生和家长交朋友,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随时随地开展谈心谈话,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管理服务工作,深化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力度,增强宣传引导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学业辅导、爱心帮扶等互学互助行动,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团组织,设立党员工作站、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党员宿舍、学生干部宿舍挂牌活动。建立团委书记联系楼层团员骨干、楼层团员骨干联系优秀团员代表的“一站两联”青年服务机制,架起团代表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四是积极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者系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经济周看
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加强科技创新 为农牧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