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万里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其二)》
【原典】
山思江情不负伊,
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释义】
这组诗是杨万里途经今浙江金华一带所作。旖旎风光和行程见闻让他诗兴大发,一连写下四首纪行绝句,这是第二首。“伊”是指第一首诗中提到的驾驭险滩激流的篙师,即撑船手。
船行江中,篙师任凭小船顺流而下,并不把前方的奇石险滩放在心上。小船突然闯入一处激流之中,在江心急速旋转。篙师极力控制,总算没有翻船,可是湍急的水流转瞬间就把船体掉转了方向,船尾已作船头,令众人吓出一身冷汗。这次经历让杨万里记忆深刻、感触良多。
在杨万里看来,篙师每日撑船,不顾日晒雨淋,虽极其辛苦,但山水有情、晴雨多姿,总能享受到沿途的风光与乐趣。由此,联想到了诗歌创作,美丽的自然风光又何尝不是诗人创作的灵感?闭门觅句不是作诗的方法,深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全心全意去观察、领悟,才会有写不完的题材。
“闭门觅句”,语出黄庭坚“闭门觅句陈无己”。据说陈师道写诗时“卧一榻,以被蒙首,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皆抱持寄邻家,徐待其起就笔砚,即诗已成,乃敢复常。”这种静心苦吟、精雕细琢的严肃认真态度值得敬佩,但杨万里认为此“非诗法”,唯有深入生活的“征行”(远行)才能收获好诗。
【启悟】
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创作不能仅靠冥思苦想,而要投入到人民生活和伟大实践中去,在真正的体验与感悟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广大文艺工作者本就是从人民中来,自然要到人民中去,在火热的生活实践中见细节、探富矿、找瑰宝,把时代精神熔铸到创作中、把胸中万壑镌刻到构思里,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传得开、留得下、叫得响的精品力作。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不怕“征行”,热爱山河、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是成就佳作的关键。崔颢饱览山川,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李白游历四海,留下令人叹服的《行路难》等诗作;徐霞客驰骋万里、足迹广布,“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著就《徐霞客游记》;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与细致入微的剖析,完成巨著《红楼梦》……可见,凡是伟大的作品,皆是通过深入生活、深接地气,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得来的。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脱离了人民、远离了生活,文艺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心中自有江山无限,笔下方能锦绣万千。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之地、阅尽大千世界,倾心书写人民,倾力反映人民心声,始终与人民一同前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