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通辽市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推手,聚焦完善产业全链条发展,持续激发内生动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经济运行量质齐升,农牧业生产连稳连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辽市依托丰富资源和区位优势,将建设风电基地项目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量开发的重要举措,在全力加快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的道路上步履稳健,实现了经济发展、绿色转型、节能减排的多赢局面。龙马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落地,为通辽市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按下了“快进键”,让绿能与产业协同开发,新能源产业逐步实现全链条发展。

  天高云阔,阳光灿烂。在通辽市扎鲁特旗,一座座高大的风车随风起舞,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充足的光能转化为“绿色电流”,源源不断汇入电网。这就是内蒙古霍煤鸿骏电力分公司火电灵活性改造促进市场化消纳新能源试点项目300MW风电项目区。据了解,该项目分为150MW光伏和300MW风电两部分建设,现已全部并网投运。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火电调峰能力,更为推动通辽市构建低碳、清洁、高比例消纳型能源体系贡献了巨大力量。

  聚焦科技创新,布局新能源产业。近年来,通辽市不断深化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印发了《通辽市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通辽市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通过财政引导、“一对一”服务、入企对标诊断等工作,形成了“突围”的整体合力与氛围,有效推动了各项科技创新措施的落地见效。通辽市科技服务业协会、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通辽办事处等组织的成立,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深入聚合与共享,标志着通辽市科技服务业进入规范化、快速化的发展阶段。

  通辽市着力打造玉米生物、铝基新材料、镍基新材料、现代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中(蒙)医药、硅基新材料等八大工业产业链,优势主导产业快速成长,工业行业门类不断增加,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今年1月至10月,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3种实现同比增长。

  通辽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之首,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近年来,积极推进建设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田、优质高效增粮田、节水增粮整村推进万亩片等工作,提升了产量,也降低了损耗。2024年前三季度,通辽市农业产值253846.42万元,同比增长8.7%,其中玉米刷新全国粮食主产区大面积单产纪录,万亩片平均产量为1247.22kg/亩,十万亩吨粮田产量为1042.1kg/亩,百万亩核心区测产结果为945.29kg/亩,产量分别创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单产纪录。

  作为肉牛存栏占自治区总数近半的肉牛大市,通辽市加快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肉牛养殖中普遍存在的饲用豆粕等蛋白类饲料原料消耗量大、日粮蛋白质利用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可替代豆粕的蛋白饲料资源库,研发和集成减量替代技术,挖掘可替代饲料资源,优化饲料化加工利用及其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辽市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培育优质创新资源,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塑造“通达辽阔,近悦远来”的城市新形象。(郭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技能培训开拓牧民致富新渠道
科技创新 推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发挥优势 “南菇北引”特色种植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联合执法 严厉整治违法放牧 提升生态保护成效
同题共答 巡察整改见实效 医疗下沉享便利
聚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着力帮扶 优化服务流程 助力“小作坊”发展
爱老助老 创新建设老年食堂 让长者晚年更幸福
主动服务 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帮助企业减负赋能
逐梦未来 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