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数字赋能 着力建设宜居智慧城市

  城市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和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辽市以规划为引领,从优化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实施模式等多维度入手,积极推进城市系统优化,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通辽市数字产业集团重点推进城市服务指挥中心、城市大脑基础底座、智慧应用场景建设,统筹构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数据资源“一网共享”,目前建成数字化及应用平台17个,涵盖城市管理、工业、应急安全、农业、物流运输、医疗卫生和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建设市本级和9个旗县市区政务服务数智大厅,依托“AI+政务服务”,将数智技术融入政务服务,积极打造智慧政务全场景体验中心、智能审批等创新应用模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综合城市运行指挥体系,使两级政务数据联动管理更高效、服务企业群众更便捷,有力推动通辽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

  为打造人文特色城市,通辽市制定了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优化提升建筑设计标准,严把建筑设计审批关,全面加强城市设计。立足西辽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景观实际,通辽市积极打造西辽河、孝庄河两条景观带,建成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的辽河公园,积极创建孝庄河文化产业带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厚植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特色。同时,将海绵城市理念和相关要求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排水防涝、园林绿化等工作,重点实施了西拉木伦公园蓄水池、森林公园蓄水池及泵站工程,可调蓄雨水万余立方米。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方面,提高了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围绕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2024年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中心城区城市体检工作,全面剖析了城市“健康状况”,对建成区所有小区、街区展开体检,确定地方特色指标4个,构建形成“61+20+4”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相关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改造与整治并举、建设与管理同步,全面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同时,通辽市加快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加强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行动,建成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100处,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的“微幸福”。

  一个个工程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一项项便民举措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通辽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推动旧城更新和新区建设、全力实现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道路上笃定前行。(郭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资讯
   第07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微光成炬 为民谋益
办好“暖城多味”助农活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服务升级 创新“无感续证”新模式 打造政务服务新体验
共同推动 村民自建四季暖棚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创新举措 政策扶持形成合力 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精准聚焦 汇聚民意民智民力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专项检查 节前安全隐患排查 确保生产平稳有序
变废为宝 积极推进降碳减污 垃圾沼气变“绿电”
数字赋能 着力建设宜居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养老模式 让“养老”变“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