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鲁迅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朱熹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培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迪生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苏永生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逢“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引导广大读者养成阅读习惯,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推进“书香中国”建设,本报《悦读》版精心策划,推出“世界读书日”特刊,通过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读者的视角,分享他们读书的认识和体会。倡导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阅读者的行列,遨游书海,感受阅读带来的别样乐趣,为丰富人生经历、快乐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书是获取这种精神食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自文字产生以来,阅读一直伴随着文字和书籍的发展而发展。从韦编三绝到洛阳纸贵,从凿壁偷光到孙康映雪,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口口相传。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文人大家,都是刻苦读书、博览群书的典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成长也同样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和帮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愉悦心情;不仅可以增智,还可以修身养性;不仅可以在书中领略大千世界,还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

  随着时代发展,书籍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阅读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存储技术大大增加了书籍的容量,一部智能手机甚至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存储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阅读。手机的普及,也为大家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过去的书籍匮乏“书非借不能读也”,到现在海量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从过去在小炕桌上点着煤油灯几个人挤在一起读借来的书,到现在点开手机就可以随便搜索想看的书,获取书籍的方便和阅读方式的便捷,更加需要我们好好珍惜这一优势条件。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更加需要我们擦亮慧眼,在阅读过程中追寻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最美不过四月天,最是书香能致远。在“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用阅读点亮生活,用智慧照亮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出彩
   第07版:乌海
   第08版:悦读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社会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世界读书日”专题策划
点亮阅读这盏灯
泛黄纸页里的成长见证
追忆烛光里的书香
打造专属读书时间
阅山河 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