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

  【核心提示】

  ●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就要有效发挥农牧业比较优势,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改造升级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强基固本、蓄势赋能

  ●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促进农牧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韩成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内蒙古而言,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就要有效发挥农牧业比较优势,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改造升级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把农牧业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强基固本、蓄势赋能。

  加快培养高素质农牧业劳动者

  农牧业劳动者是推动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农牧业劳动力的技术层次、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对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培育与农牧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农牧业劳动力。其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与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新农人等相关的政策体系,为促进形成农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其二,清理整顿“空壳子”合作社,集中经费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让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成为培育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改造升级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农牧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形成发展。其三,通过职业院校大力培育应用型农牧业劳动者,其中包括农牧领域专业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策划型人才、销售型人才、互联网人才、人工智能人才等,着力解决农牧业新型劳动者严重短缺问题;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为推动形成农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输送各类人才。

  加快部署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要持续探索研究农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精准对标找差距补短板,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积极促进农牧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扎实推进生物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农牧装备、绿色环保、生态化等技术的基础前沿研究。在农牧业优质种子研发、优良牲畜品种培育、种植养殖管理方法、生产工艺和工具革新、仓储、物流等方面强化技术创新,着力解决农牧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尽可能减少粮食收割、仓储、加工、运输方面的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强粮食供给能力,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国肉类奶类安全,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因此,要加快培育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种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幅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积极探索高效农牧业生产组织模式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强调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创新驱动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更体现在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要根据农牧产品生产布局、生产水平、生产地势地貌特征和产品结构,因地制宜探索新型生产组织模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一,建立健全苏木乡镇级的农牧业科技服务团队,及时有效解决农牧业生产领域遇到的技术难题。其二,打破嘎查村级行政区域划分,整合嘎查村级边界耕地,形成连片的规模种植土地,更好地推进耕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推广农牧业机械化生产,通过统一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统一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土壤污染,从而提升耕地产能、改善耕地生态,持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其三,统一规划使用嘎查村级间的公用草场,形成划区轮牧格局,助力恢复草场植被密度和草场生态,提高草场承载力和产草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以农牧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畜产品、统一提供生产性服务,更好维护农牧民利益,提高农牧民收入。其四,引导家庭农场之间、专业大户之间建立合作社,在生产资料购置、生产管理、秋收收割、产品收储销售加工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让合作社之间形成合作联盟,更好应对激烈的大市场竞争、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之间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农牧业生产能力,把农牧业打造成为大产业,逐渐提高二、三产业收益。

  大力发展优质生产性服务业

  当前,农牧业现代化正处于“爬坡过坎”的转型跨越期,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的有机衔接,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农牧业自身发展规律演变的必然。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牧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是为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提供方便、为农牧民省心省钱省力气的产业,涵盖了农牧业各个生产环节的相关服务内容,其中包括研发设计服务、生产技术服务、仓储技术服务、高效货物运输服务、气象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洽谈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济代理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了更新质的生产关系的服务范围,延伸了更新质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范围,提升了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大力发展为农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高质量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破解当前农牧业发展难题,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夯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促进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就要深化农牧业领域制度改革,打通束缚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堵点卡点。其一,要改革和完善当前有关农牧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培育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劳动者发展规划。其二,探索建立合理使用闲置宅基地的规章制度,有序合并常年居住人口稀少的自然屯,提高闲置宅基地使用效率。其三,健全土地合理规范流转制度,遏制耕地租赁价格随意涨价问题,保障土地租赁市场规范化运行,从而降低粮食生产的土地租金价格。其四,彻底打通农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堵点,解决工业产品进入农村牧区市场和农畜产品进入城市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其五,建立健全工商业资本进入农村牧区的规章制度,合理使用工商业资本,在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严格防范工商业资本侵害农牧民利益。其六,加快制定农畜产品生产领域相关标准,促进农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农牧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好系统布局,在粮食、肉羊、肉牛、奶牛、绒山羊等领域努力取得技术创新突破,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开发利用好我区的耕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沙漠资源,充分释放农牧业综合产能,形成更多农牧业新质生产力,让“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推动我区农牧业向着现代化大步迈进,谱写新时代农牧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理应如此
   第08版:盟市专线
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正确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