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寅恪:不动笔墨不读书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大师之一,被誉为“读书种子”“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教授的教授”,并且还被称为“活字典”“活辞书”。之所以如此,和陈寅恪喜爱读书并且读书有方密不可分。

  陈寅恪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两人都算得上是文化大家。尤其是陈三立,曾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除了聘请当时的不少国学大师教授四书五经外,还效仿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开设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同时,陈家的藏书也很丰富。如此背景下,陈寅恪从小耳濡目染,如痴如醉地在书的海洋中吸收着知识。那一段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看过的篇章经常能够大段背诵。他打破了当时不少人秉承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主张在读书的过程中弄懂每个字的意思。

  除了精通传统文化典籍外,陈寅恪还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国外书籍。陈寅恪先生去世时,亲友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64本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以及英国“剑桥学派”史学家阿克顿的著作都曾仔细研读过。

  在书籍的选择上,陈寅恪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他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这些书包括《诗经》《尚书》《礼记》等,都是包含了先贤智慧的典籍。这类书籍不仅应该读,而且应该背诵。同时,他主张读“老书”和“原著”,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基础性阅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陈寅恪曾经说过:“中国真正的原籍经典只不过一百多部,其余的书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已。”正因如此,读流传下来的那些经典“老书”,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读书策略。

  对于读书的态度,陈寅恪在写给王国维的纪念碑铭中曾这样说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这可以看做是一代大师读书治学的最高准则。(据《城市快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内蒙古·综合/广告
   第06版:内蒙古·首府/广告
   第07版:九州
   第08版:环球
   第09版:娱乐汇
   第10版:读书
   第11版:发现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健康
   第15版:新报宝贝
   第16版:劲爆体坛
陈寅恪:不动笔墨不读书
“床前明月光”还是“床前看月光”?
《啊!这样就能辞职了》
《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
声明·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