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了二孩谁来带?

  自从国家实施二孩政策以后,生二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有数据显示,2017年,呼和浩特市共出生17451人,其中出生二孩及以上7987人,与2016年相比增加1419人,增幅17.77%。二孩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对婴幼儿托育的需求。一边是市场的需求,一边是管理上的缺位,婴幼儿托管机构如何才能让年轻的父母更放心呢?3月20日,记者在首府进行了调查采访。

  【困难】

  想生二孩没人照看

  “生二孩,我很高兴也很愿意,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将来孩子没人带。”自从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家住呼和浩特市32岁的赵静一直受着生或不生的煎熬。3月20日,赵静告诉记者,她儿子刚上幼儿园,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稳定,确实是生二孩的好时机,可转念一想,自己生产之后还要继续工作,而家里的老人都年纪大了,根本没有能力帮忙照看孩子,请保姆又不放心。所以,没人带是她想生而不敢生的重要障碍。

  无独有偶,小边和丈夫都是双职工,他们很想再要个孩子,但是愁的是没人帮忙带。现在,小边的儿子1岁多,靠两家老人轮流照看。双方的父母都将近70岁了,也没有精力再去照看第二个孩子。如果雇保姆,对于他们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压力很大。

  家住玉泉区的聂女士告诉记者,她的老公在外地上班,每月回家两次,她也在上班,女儿出生后全靠从外地过来的父母帮忙照顾。如今,他们的女儿只有2岁,父母把孩子带回了老家照看。聂女士说:“我也想把女儿留在身边,可现实情况不允许,没人带孩子,我又负担不起请保姆的费用。因此,生二孩这件事我压根就不敢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由于生育成本、无人照料、入园托管难等问题,让不少家庭“不敢生、不愿生”。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不愿生育二孩的家庭中,有60.7%是出于孩子无人照料而放弃生育。

  【现状一】

  单位托儿所基本消失

  家住呼和浩特市丰州路附近的徐女士和丈夫是双职工,大儿子6岁,小儿子2岁。小儿子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帮助带着,今年两位老人身体状况欠佳,不能再带孩子了,这样一来,小儿子的看管问题让徐女士犯了愁。看到小区里贴有“常年招生3岁以下宝宝, 一对一托管早教”的广告后,徐女士动了心,把孩子送到了这家托管机构。

  李萍夫妇的儿子现在已经2岁了。由于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儿子由李萍的父母照看,但两位老人也年纪大了,带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李萍自己也没有勇气辞职做全职妈妈,为此,她也很苦恼。

  记者调查了解到,与李萍一样有相同烦恼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0%左右的父母在是否要生育二孩上首先考虑的是托幼因素,约有62.3%的受访家长有0~3岁托幼的需求。

  李萍听同事说,过去她所在的单位是有托儿所的,职工的孩子1岁半就可以送进去,下班再接走,可是后来却关闭了。“我女儿小时候就是送到单位的托儿所,那时候很多单位都有照顾孩子的托儿所,不仅费用便宜,而且让人放心。”李萍的同事郭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的公立托儿机构能够给女职工减轻一些负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城市的发展,曾经各单位的公立托儿所慢慢消失,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园已不开设托儿所,而市场上针对0~3岁婴幼儿的正规托管机构少之又少,家庭式作坊或社区托儿所因没有规范体系,缺乏信任感。

  【现状二】

  托管机构鱼龙混杂

  有数据显示,2017年,内蒙古出生人口二孩占比为47.76%。二孩时代,0~3岁小孩的托管问题又摆在了大部分职工家庭面前。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婴幼儿托管机构应运而生。

  “常年招收1~3岁孩子,联系电话……”在内蒙古师大家属院小区内,一栋居民楼阳台上打出这样的招生广告。这家托管所的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就住在小区里,这个“幼儿园”其实就是个托儿所,一般都是小区或者周边居民的孩子,她和老伴儿一起看管,管孩子的早饭和午饭,孩子父母下班就可以接走了。

  “我只想找一个信任的人帮助照看孩子,住在自己小区里的邻居感觉更可靠一些。”住在内蒙古师大家属院小区的樊女士向记者坦言,由于自己要上班,家里没人照看2岁的女儿,她只能把孩子送到家庭式托管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现在首府不少小区都“隐居”着类似家庭式的婴幼儿机构,这些机构大多由有看管婴幼儿经验的全职妈妈或者老人开设。这样的家庭式婴幼儿托管所因为费用低、看护人员较熟识、离家近等优势,受到不少家长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面对婴幼儿托管这一潜力市场,除了一些人尝试家庭式的托管机构外,不少于婴幼儿相关的机构也盯住这一市场,开辟了婴幼儿的托管服务。但良莠不齐的发展,还是让许多家长充满了顾虑和担心。

  家住玉泉区万锦小区的贾女士想为2岁的儿子找个托管幼儿园,考察了朋友推荐的几家家庭式托管所之后,她非常担忧。“这些地方几乎都是老人或者是宝妈自己在家看护,孩子的午餐和早餐没有具体的餐单,几个孩子午睡挤在一起,看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不能确定。万一,孩子在这些家庭式托管机构出了问题或者意外怎么办?”贾女士认为,0~3岁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交给外人带就存在风险。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几家有0~3岁孩子的家长,有近半数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小区里的托管所。但家长们也表示,会担心孩子的吃饭、安全等问题。他们更期待社区能有正规且安全的婴幼儿托管机构。

  【呼吁】

  应该纳入教育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现在,双职工家庭的小孩在3岁前的看护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看护;聘请专业或非专业保姆看护;由母亲全职看护;送到婴幼儿托管机构。

  那么,这些婴幼儿托管何时才能让家长更放心呢?据了解,目前,我国也尚未出台婴幼儿托管的相关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从事婴幼儿托管业务的机构仍然偏少,而且绝大多数为民办,在运行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这也直接导致了管理部门的尴尬和家长的担忧。

  随着婴幼儿托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应该将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韩彦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加强婴幼儿托管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尽快将0~3岁婴幼儿的教育托管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针对0~3岁婴幼儿可以探索建立居家养育、社区体验、机构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模式,综合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同时,还要强化民办早教机构监管,积极推行婴幼儿托管行业标准化管理,以促进婴幼儿托管行业的良性发展。

  韩彦斌教授说,值得期待的是国家有望在今年出台0~3岁婴幼儿发展规划,这对于0~3岁婴幼儿群体来说是件大好事。

  文/本报记者  段丽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关注
   第05版:新报调查
   第06版:内蒙古·要闻
   第07版:声音
   第08版:中国·聚焦
   第09版: 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拍客
   第14版:健康
   第15版:特别报道
   第16版:劲爆体坛
生了二孩谁来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