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父亲郭倩琮

  父亲郭倩琮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但他忠诚于党、兢兢业业、艰苦朴素、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与作风,仍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1917年1月22日,父亲生于凉城县六苏木乡西房子村一个大户人家。祖父是清末秀才,在祖父的教育与熏陶下,幼年时的父亲就萌发了努力学习、长大报效国家的信念。1937年,日本侵略者打进归绥,在国立绥中读高中的父亲抱着“坚决不当亡国奴”的决心,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1937年10月,他和郑廷烈等同学从归绥经凉城赴山西,在汾阳参加了抗日动员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汾阳、文水、交城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由于父亲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同事,多次受到领导表扬,被任命为中队长、支队特务队指导员。1938年至1939年,父亲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因学习成绩突出被评为突击队员并担任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后期,他在吕梁山区、晋察冀边区随游击大队积极配合八路军与日寇展开顽强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出生入死,转战晋察冀战场,曾任冀察纵队八旅二十三团一营教导员,参加了张家口、宣化、新保安、集宁等战役。后经组织安排在解放区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地方治安保卫工作,开展锄奸斗争,配合游击队在凉城马头山进行了艰苦的对敌斗争。在家乡,他历任绥南凉城县公安局副局长,绥蒙公安局治安科科长。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主张,唤醒民众,保卫胜利果实,巩固革命政权,为胜利后地方政府及时接收、组建和壮大党的武装力量、重建家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担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公安厅秘书处处长、办公厅主任,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师专校长,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务,1975年后曾担任过副市长分管文教工作。作为一名老领导,他从不曾居功自傲,经常深入学校、剧团,调查研究指导工作。1979年,呼和浩特市晋剧团排演历史剧《三娘子》,他亲自与创作人员一道研究剧本,在大家的努力下,该剧获得呼和浩特市政府的“阿吉那”奖。

  父亲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上世纪80年代,妹妹准备结婚需要用车,父亲坚决不同意用公车,说:“我们不能搞特殊化,结婚要一切从简。”最后,妹妹和妹夫骑着自行车去了婆家。曾经和父亲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和给他开车的司机师傅对他清正廉洁的作风有口皆碑。

  1983年11月,父亲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离职休养。父亲的离休是身离心不离,离休后的父亲还担任内蒙古足球协会主席,当年《呼和浩特晚报》刊发报道《足球事业的献身人——记离休老干部郭倩琮》。文中写道“他历经了戎马生涯,又在地方领导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如今离休在家,既不安享晚年,更不去伸手抓钱,仍旧无私地献身党的事业,尤其热衷于足球运动”。父亲离休后一直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担任了内蒙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还担任了13所学校的课外辅导员。1984年,又有媒体刊发报道《心血洒给下一代——记呼和浩特离休干部郭倩琮》,提到“郭倩琮曾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离休后又把大量心血倾注到了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上”。他应邀到学校给师生们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充满激情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孩子的心。1986年,父亲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先进离休干部;1989年~1990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离休干部;199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1991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老干部“双先”表彰会。

  父亲临终前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要求,丧事一定从简。父亲是一位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人,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可受用一生,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文/郭燕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关注
   第05版:新报调查
   第06版:内蒙古·要闻
   第07版:声音
   第08版:中国·聚焦
   第09版: 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拍客
   第14版:健康
   第15版:特别报道
   第16版:劲爆体坛
新吉乐图:对音乐的探索永不止步
怀念父亲郭倩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