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阵子,广种薄收,啥都种。玉米、高粱、豆子、谷子、荞麦、小麦、棉花、甜菜,一个都不能少。
就说小麦吧,有20亩地,到成熟的时候,真像歌词里唱的那样:麦浪滚滚闪金光……
那时没有收割机,收麦全凭男女社员用镰刀割或双手拔,手都磨出血泡,老疼了。
头伏萝卜,二伏菜。拔完小麦得腾出地方,用来种萝卜或白菜。
那小麦挪到哪儿呢?打麦场。
打麦场,就在我家的西北角的山岗上,是用平板锹戗(铲或平整)出来的一块平地,有600平方米那么大。
由于收麦是伏天雨季,打小麦必须趁晴天抓紧打完。那时没有脱粒机,完全是传统的笨方法。一种是马拉碌碡碾轧;一种是用生产队那4套牛车的16头耕牛踩踏。
小麦打完了,留够种子,其余就分给社员自用了。小麦秸秆用木杈挑出来,就地垛成垛,或做饲料,或当烧柴。
儿时的打麦场,大人的繁忙场,孩子的欢乐场。因为打场时间紧、任务重,大人连轴转,黑天白日没有休息时间,抢时间,躲雨天,一直把小麦打完。等打完了,小麦也拉走了,就剩小麦秸秆垛了,它就成了孩子的欢乐场。临近的孩子们,都跑到小麦场这里玩耍,有爬高的,有弹跳的,有藏猫猫的,每天都玩得忘记写作业,连吃饭大人叫几遍也不愿意回家,简直都玩疯了。
小鸡、小鸭、大鹅也来凑热闹,它们主要是从小麦秸秆垛底下寻找麦粒吃。有时也有意外收获,丢蛋鸡在小麦秸秆底下絮窝下蛋,被我们发现了,我们有说不出的高兴。
小狗,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们三五成群的在小麦场上嬉闹,有时还在小麦秸秆垛中间打洞,竟然在里边睡起大觉来了。
现在老了,每当想起儿时的打麦场,简直就和童话世界一样,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好像我又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快乐无比。文/白守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