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西安过大年

  说不上这次是第几次去西安了?但是肯定是我第一次来西安过年。我只记得我分别来西安度过“十一”、“五一”,还有好几次是来这里开会和给单位采购设备。记得第一次来西安的时候,我是参加全国广播文艺节目交流会,那一次我们住在了陕西军区招待所,开了近一个月的会议。中间大部分时间只是录制节目,两个人轮流值班。会议中间分别分两批组织旅游,去兵马俑和华清池。我为了和同事一起相跟上出去旅游,中间有一部分节目没有录制。那个时候,上华山还没有索道和缆车,物质生活也不行,我这在部队受过伤的脚,穿着一双普通的布鞋,就勇往直前地坐着火车前往华山。“华山自古一条道”,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蹉跎岁月的考验。我和同事老蔺硬是抱着“有困难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决心,一路从山下,摸黑打滚地爬上了山顶。第二天看完日出,腿肿的又急忙下山。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次我算是真正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它的内涵。由于是白天下山,山高路陡,看着两边的山,两腿肿的抖成一团。

  西安这个城市,从我来过第一次起,就深深地喜欢上它了。在我人生的岁月里,只要有机会,我就想来这里转一转,总感觉我们炎黄子孙的根就在这里了。

  在人生不太漫长的岁月里,我给单位来这里采购过广播电视设备,办报纸的时候,我和这里的印刷厂联系印刷报纸的业务,期间来来往往好几次穿梭于西安和内蒙古。

  我来西安不仅仅只是办事,更主要的对于我来说还在实践着一种“寻找华夏文化”的根,我总觉得陕西和西安有很多的厚重文化在吸引着我。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安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丰镐都城、秦咸阳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我们在史书里看到的华夏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好像都与这个古城有关。历史上的西周镐京是在这里建都的,秦王朝是在西安附近的咸阳建都的,汉王朝西汉是这里建都的,大唐王朝也是这里建都的,使西安这座城市成为了当时的世界之都。那个时候的长安,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节团不下60多个,使长安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和经济中心,当然大唐王朝那个时候也是世界上的军事强国。

  随着历史的变迁,海上丝路的贸易,帝都的中心逐渐向东迁徙了,西安古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逐渐成为华夏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尽管是这样,给我的感觉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们这次来西安过年,这个古城策划的春节主题是“西安年·最中国”,既体现了文化元素,又传承了古老传统习俗,使老百姓在过年之余,能深深感受到华夏儿女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由此,我想到了我所生活的城市,过年不让放炮了,理由是环境污染。我根本就不相信放炮是这么多年来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更可恶的是有些地方连对联也不让贴了,理由是贴对联墙体上留下了痕迹,影响城市的环境美了。

  要知道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它有着一整套完整的载体和行为活动,每一天都有一个说法。你不让放炮和贴对联,它就不完整了,这也和传承中华文化格格不入。

  西安春节之行收获多多,不但开阔视野,更主要的是收获了亲情。我们一家老小在这6天的出行中,其乐融融,无比快乐。有的朋友看到我发送的图片留此感言:“大孝,先父母希望的画面。不一样的家风,不一样的教育,才有这么美的照片。我希望我们的家族明年春节也有这样的照片,受教育了。”也有父亲的朋友,我们的长辈留言:“这帖全家福,我珍藏了。”我知道,这些留言寄托着长辈对我们这个家族的祝福和朋友们的羡慕。记得在返回鄂尔多斯打尖的时候,几位老朋友说:“一个大家庭这样组织出去一趟很难得。”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实感受。

  来年春节,我们一大家子再出去旅行。 文/杜洪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首府/市井
   第04版:新春走基层
   第05版:内蒙古·人物/广告
   第06版:内蒙古·摄影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旅游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有缘再聚
兽炭
去西安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