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被人类驯化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学者认为,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骑马的传统,在商代已经出现骑在马上慢行或战斗,骑兵的渊源主要是自古就有的骑马传统。后经发展,骑兵在军事中开始逐渐普及,骑马也从战术需求发展出多项具有竞技和观赏价值的运动。马术,是一种人和动物共同完成的比赛。1900年在第二届奥运会中,马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马术需要骑手和马经过多年的训练,在赛场上展现优雅、胆量、敏捷和速度。中国的马术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兴于周代,盛于唐代。
中国古代马术运动是在马上进行各种运动的总称,包括骑射、赛马、驾驭马车、马球等项目。其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六艺之一的“御”。春秋时期,赛马活动开始盛行。汉魏时期,出现了关于马球运动的记载。到了唐宋,马术运动更是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宫廷等地盛行。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马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日益成熟。从“马—骑兵—马术”的变迁中,发展的烙印也被深深地刻在了许多文物之中。而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一件关于马的文物——彩绘骑兵俑,无疑是难得的艺术精品。这件高69厘米的西汉时期彩绘骑兵俑,1965年从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出土,骑手头戴赤帻,穿短襦,上身挺直,右手握拳举于胸前,左手握拳下垂作握缰状。马通身施绛红色彩,腰短颈长,四腿挺立,鞯子和辔头以黑色勾勒,昂头翘尾作嘶鸣状,骑手的静与马的动形成了对比和精彩平衡,使之成为一件很有意蕴的艺术品。此外,杨家湾出土的这些彩绘陶兵马俑的服饰、铠甲、马的毛色等均施彩绘,其描绘之细致,数量之多,配套之全,品类之繁新,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
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在古代军队中,大约开始于春秋战国之交。春秋时期的兵书《孙子》中尚未论及骑兵,而战国初期的《吴子》不但论述到骑战,还专门谈到战马的饲养、使役问题。西汉初年,因连年战争的破坏,马匹等生活、生产物资极为匮乏。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供天子乘坐的马车所用的马都选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大臣们也只能乘坐牛车去上朝。而当时北方的匈奴不断入侵,威胁着汉王朝的稳固。统治阶级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以及发展生产的需要,在大力发展内地养马业的同时,先后由西域引入大宛马即“天马”、乌孙马又曰“西极马”,并在当时的西北牧区(如今的陕西和甘肃一带)进行大规模的马匹选育和改良工作。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家已“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经济上的空前发展,使马匹等军事物资得到了极大充实,从而得以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西汉政府的军事策略也由初期的防御转为进攻,汉武帝伐匈奴,车骑将军卫青一次就率十数万骑兵出击。而杨家湾出土的这批精美的西汉时期彩绘骑兵俑,则记录了古代中国西汉时期骑兵的强大和军事辉煌,以及中国古代马术的进展过程。(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