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拔芦草

  这几年在乡下,经常去农田里走走。看到那一片一片茂盛的芦草,亲近、欢喜、伤感的情绪齐齐涌上心头。

  四十五年前,十二三岁的男孩女孩,已经早早地为家庭做贡献了。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春季打高粱玉米茬子,做饭生火用;夏秋给猪羊挑苦菜割青草,冬季搂蒿蓬。除了这些,最钟爱的是拔芦草。因为它能卖钱。为什么是拔却不用镰刀割?带着草根的芦草有分量,含钱。当然了,拔出来的草根越长越好,不用管牲口爱吃不爱吃。肯定要费劲费手了,一不小心手上就被草叶拉出来的血口子。

  晒干的芦草一斤五分钱,没有晒干的芦草一斤二分钱。要卖到察素齐镇中山大队运输公司,运输公司的车队全是清一色的毛驴车。我们村在察素齐往南十公里,要送到运输公司实际十五公里的路程。这么远,没有交通工具,怎么把一二百斤的草捆子运过去?小铁帽大队也有运输车队,只是规模小,充其量才三辆三匹马拉的胶轱辘车,差不多隔一两天就要到察素齐送青砖。在察素齐镇卸下青砖后,再去西沟里煤窑拉无烟煤,供社员们冬天土炉子取暖用。

  我的大姑父正好是队里赶马车的,有这层亲戚关系,我们可以经常的搭顺车卖芦草。白天,父母亲、舅舅、我和弟弟有空就拔芦草,攒够两大捆,一百五六十斤,第二天赶大早,天还黑黢黢的,就把草捆子搬到公路上,等大姑父的马车。天色快亮了,先听见马脖子下的铃铛声音和马车轴的吱扭声,渐渐地能看见马车队过来了,动听的刹车声响起来了,还有车倌喝马驻蹄的吆喝声。提着的心落回肚子里,今天又能顺利的卖芦草了。有时候搭车卖芦草的有六七家甚至十几家,几十捆芦草,十几个人,三挂马车上都堆满了。马蹄嘚嘚,夹杂着大人们的说笑,差不多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当然,来回搭车都是免费的。

  中山大队运输公司负责收购芦草的小个子老头,灰白头发,大眼睛,河北口音,态度很好,不拿架子。一过秤就结算现钱。当年,三块钱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呢,打一斤醋也就五六分

  钱,七分钱买两张灰白色的纸,裁成十六开大小,用线装订,一个漂亮的作业本就有了。最好的白纸一张五分,做作业本还有些舍不得。三块钱够一个家庭支撑一阵子了。出了公司大院,也就接近中午了。步行十来分钟到中心商业街国营大食堂,五分钱加上二两粮票买一个素焙子,接一碗免费的开水就着吃了。有时候也奢侈一把,大食堂往东不远,路北有个回民食堂,一碗葱花面一毛二分钱再加二两粮票。其实,更多的时候都是怀里揣着窝头,当作中午的干粮。肚子勉强不饿了,再沿马路到火车站前街等顺风车回家。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两边都是西园子大队的菜园子,记忆中尽是葫芦和茄子。路边就没看到黄瓜西红柿。

  有一年雨水充沛,芦草也长得欢,我们家卖芦草的钱算起来有二百来块。差不多是一个公职人员小半年的收入。解决了家里不少难处啊!

  拔芦草的人多了,芦草逐渐稀少了。芦草的长势赶不上人力的收割。不像现在,有的地方长出一片芦草,就像湖里的芦苇。

  后来,运输公司鸟枪换炮,吃草的驴马骡子换成了冒烟的机动车:拖拉机、汽车……农村变化也挺大,土地承包到户,有了自己土地的乡亲们个个干劲十足,农田里哪能看见草呢?更别说芦草了。芦草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手里抓住一把芦草,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文/胡利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平安奥运
   第16版:平安奥运
人生如夏
拔芦草
一辈子做错一件事
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