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先秦时期却有与汤圆相似的食物,屈原在《楚辞》中便提到过“蜜饵”,这是一种用糯米粉裹以蜂蜜制成的糕点,但蜜饵作为流行于楚地的一种小吃,却并非元宵节的专属。
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宗懔曾写过一本《荆楚岁时记》,这本书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等,其中就有“正月十五做豆糜加油膏”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在元宵节吃特定美食的风俗,但加入油膏的豆粥与后世的汤圆似乎差得有点儿远。
唐代时,元宵节有吃“面茧”的习俗,这是一种有馅的馒头。此外,唐人段成式在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还提到过一种名为“牢丸”的小吃,有看法认为这也是一种有馅的甜食,与后世的汤圆有几分相似。
如今公认的汤圆前身出现在宋代。宋代有一种叫作“元(圆)子”的小吃,《东京梦华录》等宋代笔记体散记文中都记载过这种小吃。不过,宋代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圆子”种类繁多,比如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等。
在宋代的圆子当中,用黑芝麻、猪油、白糖作馅,以糯米粉搓成圆形的“乳糖圆子”与如今的汤圆最为相似。圆子在宋代非常流行,更为重要的是,这众多的“圆子”已是宋人在元宵佳节里不能不吃的美食了。宋代诗人周必大专门写过《元宵煮浮圆子》诗,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描述水煮汤圆的诗歌。南宋诗人姜夔在《元宵争看采莲船》中也有“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的诗句。
汤圆好不好吃,宋代文学家们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南宋女词人朱淑真便写过一首《圆子》诗,里头提到:“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比之大鱼大肉,清甜软糯的圆子显然更能够征服人们的味蕾。
与如今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的类型分明不同,在古代,汤圆与元宵似乎更像同类食品。明末吕毖在《明宫史》中记载了元宵的一种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后面还写道“即江南所称汤圆者”,吕毖认为元宵就是汤圆。
无独有偶,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过一种萝卜汤圆,其萝卜馅做好后:“放粉团中作馅,再用麻油灼之。汤滚亦可。”这说明当时的汤圆可油炸亦可水煮。在清代,汤圆还是元宵佳节时的宫廷美食,例如,乾隆皇帝也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里头便提到了“清风同说饼,嘉夜煮浮圆”。可见,无论油炸还是水煮,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经定型了。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