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次采访

  文/张五四

  1996年的一天上午,在单位的一次编前会上,我汇报了要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的选题。汇报中,我着重提到了要去采访的地方,虽然名字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但位置却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境内,而且内蒙古媒体记者还无一人前往采访。另外,当国家确定该地址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几个嘎查(村)牧民,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一分补偿,义无反顾迁移到了别处。

  汇报完选题后,会上当场拍板,全力支持我去采访,并宣布来往差旅费实报实销。要知道那时因为经费紧张,是控制出外采访频率的,何况这是跨省出行。

  在信息还不发达的当时,我就在前往采访途中玩了一次“四渡赤水”,先到的酒泉,得知无法去基地,又坐火车返回兰新线一个只有一间房子的小站。站小却威力大,所有路过这个小车站的火车都要停下,包括特快列车。第二天我才从这个小站坐上了去基地的军列,长长的列车,只挂了几节客车车厢,一般人根本坐不上这列火车,我看到火车司机是军人,列车长是军人,两个列车员美女也是军人。哇,板板正正的军列。那时基地还处于高度保密时期。我是在酒泉基地办事处,拨通了基地当时的政治部主任的电话,才获准上车的。这个主任说,两个原因我批你进基地,一是你比《人民日报》记者“厉害”,事先都没有联系就闯来了。二是你又是内蒙古日报社的记者,是第一个来基地采访的内蒙古记者。

  他说的第一个不重要,我能够进入基地采访,实际是沾了来自内蒙古这个光。从基地采访回来,在兰州倒车,那时也没有预定车票一说,都是现坐现买票。坐了快20个小时的车,到兰州车站是中午,下车便排队买票。等排到窗口,一摸兜钱包没了。钱包没了意味着身无分文了。在兰州举目无亲,有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还算聪明,立刻想到找组织。我到车站邮局打长途,与邮局负责人说明情况,人家给面子,同意先打长途后付钱。我是直接给当时的总编辑求援的,他说你就在原地别动,一会儿会有一个人来找你。放下电话大约不到一个小时,一个中年人骑车风风火火来了。他是甘肃某杂志社一个副总编辑,他说和我的总编辑是老朋友,说着话他拿出来1000元钱问我够不够?我立刻说够了够了。这样我才回到了呼和浩特市。

  一回来,我写的《走进航天城》上下篇约近1万字通讯,刊发在了当时的《周末报》。我更要说的是,就是这个报道,为转年我能顺利调入农民日报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那次采访,不仅是我人生一个重大转折,也是我风风火火跌倒轱笼行走当中最难忘的一次遭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首府
   第04版:市井
   第05版:聚焦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要闻
   第08版:钩沉
   第09版:九州
   第10版:环球
   第11版:热度/广告
   第12版:体坛
   第13版:风铃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
   第16版:专题
那次采访
村里来了照相的
凉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