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法眼看事儿
防霾口罩有了国家标准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6日) 14版

□本报记者 康丽娜

说起雾霾,人人都是段子手。早上刷朋友圈,看见一个同学发状态:“我的天!一出门,我以为我瞎了……”配图是早上灰蒙蒙的天。

生活在“毒”气整日笼罩的城市,实属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要想从根本上治霾,务必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真正从源头开始治理,调结构、促转型,低碳出行。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已于去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对于规范良莠不齐的民用防霾口罩市场,将具有积极作用。

按照《规范》,防护级别根据空气污染情况由低到高分为D级、C级、B级和A级,分别适用于中度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严重及以下污染、严重污染,各级对应的防护效果分别为不低于65%、75%、85%、90%。

据记者了解,A级防护口罩是在室外PM2.5浓度达500微克每立方米,即严重污染时使用。B级防护口罩适应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3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时使用,C级适应于重度(PM2.5浓度≤2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D级适应于中度(PM2.5浓度≤1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时佩戴。也就是说,我们外出时可以根据空气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从而使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良级及以上水平。

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口罩的标准有《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医用外科口罩》,但都属于劳动防护类和医用防护类标准。而民用防护类口罩一直缺少规范,此次标准的出台,有望对我国防护口罩市场进行有效肃清。

记者发现,市面上热销的大多数防霾口罩都以“过滤效率”来表示其防雾霾性能,并且多家店铺声称“过滤效率达95%以上”。对此,参与起草《规范》的专业人士指出,过滤效率仅仅是指口罩的核心部分——过滤布材料的过滤效果,并不能代表口罩的防护效果,避免目前市面上的防护口罩只注重过滤效果而忽视密封性的不足。因为口罩还有密封性问题。如果密封性不好,口罩的防霾性能也会打折扣。

有鉴于此,《规范》对口罩性能的规定使用了“防护效果”这样的综合指标,以“佩戴口罩后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这种直观效果来界定口罩的性能。

此外,《规范》还对防霾口罩的安全性作出规定。标准中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对甲醛、染料、微生物等可能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同时要求口罩下方视野应不低于60度,避免因口罩拱形设计过高影响佩戴者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