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的月亮》到《寻找朱三五先生》,俞胜用他的作品打动了许多人。正像范小青评价的那样,“俞胜小说的广度,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俞胜小说的深度,从我心到你心,又从你心到我心。”
俞胜从农村一路打拼到城市,他熟悉这样的生活,也愿意描写这样的生活。像发表于《鸭绿江》的《城里的月亮》,发表于《中国作家》的《水乳交融》,发表于《北京文学》的《谢兰香还能再来北京吗》等,都反映了进城农民的生活状况。这些小说中,提出了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进城的农民能否留在这座他们曾经挥洒着汗水参与建设的城市?如果留下来,成为新市民的农民们,又如何融入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城乡的空间转换,对他们的内心会发生怎样的影响?
青年批评家、文学博士李德南在评价俞胜小说时说,“俞胜着力关注中国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转变,意识敏锐,视野开阔,运笔沉实却不高冷。他的《寻找朱三五先生》一书,从个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和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最终揭开的是复杂的居势与真相。他是这个时代出色的观察者,更是一位有担当意识的优秀作家。”
俞胜的作品关注的始终是人,人的生存境遇,人的喜怒哀乐,他的笔触到达的是人性最幽暗的区域,探寻的是人性中善与恶的微妙之变。像著名评论家、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评价的,“俞胜的小说聚焦了当下生活图景,又往往有着奇崛跌宕的构思和叙事。他的小说在日常性摹写中凸显出对于生活本质的叩寻与追问。《人在北京》中对于庸常生活围城的左突右冲,伴随着黑色幽默的结局,在世相的人情冷暖中体验人性的况味。《寻找朱三五先生》呈现出对于当下现实人心的细密揣摩。俞胜小说具有相当宽阔的写作景深,语言穿越在日常性与罗曼斯传奇之间。”
“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叙述重大事件,而是把小小的事情变得兴趣盎然。”俞胜的小说落笔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他通过对浸润在酸甜苦辣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摹写,为我们呈现了生活的原貌,透析了生活的本质,挖掘了人性的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