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鬃人

中国民间工艺大师白大成。
白霖作品
  鬃人,也叫“铜盘人”。“鬃人”是北京独具特色的一项民间艺术品,创始于清朝末期,受京剧及皮影戏影响而产生,集戏剧脸谱、服装绘制于一身。作品主要以表现戏曲人物为主,由于在每个人物底部巧妙地安有一圈鬃毛,把鬃人放在铜盘中,一经敲打铜盘边缘,盘中的鬃人就会旋转舞动起来,犹如舞台上人物表演一般,故老北京人又称它为“盘中戏”。2007年,鬃人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是年近八旬的白大成先生。

  79岁的白大成自幼喜爱戏曲绘画及民间艺术。自1959年受前辈老艺人指导,开始研究制作鬃人,至今已59年。

  将鬃人引入老北京庙会市场的是王春佩,人称“鬃人王”。鬃人均为戏剧人物,秫秸的骨架,彩纸的衣饰,胶泥底座下粘猪鬃,手中兵器也是锡纸粘贴的。

  1915年,北京鬃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质奖章,从此名声大震。

  王春佩去世后,其子王汉卿继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前夕零星制作的鬃人摆在临街窗户上卖给路人。

  白大成先生是北京旗人,从小醉心于京剧和绘画。1958年因病从航空工业学校休学在家。一次,在去美术学院进修路过王汉卿的门前,被王家窗内展示的鬃人迷住了。后来偶然结识了一位李姓的鬃人技师,白大成很快学会了基本的制作技艺。

  再后来,白大成在南池子“鬃人王”的家中,拜访了年届六旬的王汉卿。老人把鬃人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王氏鬃人,是纸糊的“戏装小人”。白大成不满足传统的工艺和造型,对鬃人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他给原本锥形体的鬃人添加双腿,使得人物更显潇洒俊美、英气勃勃,舞台效果十足;他把鬃人的纸衣换成了绸缎,并在绸布的背面裱上一层宣纸,使鬃人外形更为鲜亮挺括、雍容华贵;脸部严格以京剧脸谱为准,顶缨、软靠、硬靠、护背旗、凤冠霞帔,也按照舞台实物绘制,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兵刃改用薄铝片精心剪裁,小药丸包裹的八大锤玲珑剔透熠熠生辉,但仍然保留了王氏鬃人金银铜铁“大四件”(八卦紫金锤、梅花亮银锤、青铜六合锤、混铁压油锤)、“小四件”(擂鼓瓮金锤、宝瓜錾银锤、八楞灌铜锤、生铁一字锤)的特点和样式。白大成精心打造的鬃人敲打起来是玩具,摆在那里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

  1979年以来,“鬃人白”参加了首届中国美术馆民间工艺美术展、全国民间艺术精品展、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北京周艺术展等诸多活动。1997年应邀两次出访耶路撒冷国际手工艺博览会。法中友协、英国民间收藏家、西班牙博物馆等都收藏了“鬃人白”的作品。

  2007年,白大成先生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市传承人”,2010年荣获“北京市非遗保护贡献奖”。

  白大成先生把鬃人技艺的传承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63岁的白广成是白大成的弟弟,他从小为哥哥制作鬃人打下手。经三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创作的作品单人不单薄、双人有喜剧情绪,保持了“鬃人白”独有的风格特点,凸显京剧和国画两大民族瑰宝的艺术魅力。

  白大成的儿子白霖,1979年出生,自幼受家庭熏陶顺利接棒,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日本、法国、美国、瑞典等国家的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如今,白大成先生经常带着孙子去听戏、学习绘画,给孙子讲述“鬃人白”背后的故事。老人说:“不能让这门手艺从我这里消失,更不能让‘盘中戏’成为绝唱。”家族传承守好了“盘中戏”。

  (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地方·旗县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7版:首府观察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天下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开放者方有真风光
人体排毒时间表是真的吗?
北京鬃人
为啥药片大多是白色的?
做一个健康的加班族
反复唠叨 听者压力大
■博闻
“过午不食”不科学
耳朵最怕冷
频繁出差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