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早上6点多钟,董杰就带着他的团队,披着晨雾赶赴多伦诺尔镇北村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一大片的蔬菜绿意盈盈、长势喜人,农牧民们在大棚里忙碌着。
7点钟,多伦县副县长杨建军、村长潘广生等人已经早早在蔬菜大棚等候他们。
董杰乘坐的汽车停靠在路边,潘广生就迎上去介绍当地情况:“自从咱们这里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定点帮扶点后,绿色蔬菜销量有了保障,270户村民的日子好过多了,一个大棚可以收入20万元。但是大家不愿意靠输血过活,现在思谋着咋能靠自己改善一下生计。专家来了,这想法就有着落了。”
杨建军接着说:“多伦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多伦县因多伦会盟而兴起,草原丝绸之路因多伦会盟而畅通,从此这里商贾云集,山西会馆等众多会馆林立。特别是这里湖泊众多,风光宜人,离京津冀距离近,每年都有很多京津冀的游客前来避暑。我们希望专家们结合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给出一些指导意见。”
董杰一边听介绍情况,一边走访各个大棚,实地跟农民交流。“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南北菜园村、多伦湖为基点,建设成面向京津冀市场、服务京津冀人群的以蔬菜绿色为龙头的重要农牧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休闲旅游颐养区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从而达到吸引多伦县本土、多伦县籍在外创业人员、京津冀二三线城市人才为主体的乡村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农牧民致富,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助力锡林郭勒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目的。这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和意见,详细的执行方案,我们还需要继续调研,作出分析报告。”董杰说。
在当地成立多伦县北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将现有的30个蔬菜大棚扩展到50个,并辐射到南菜园村。同时利用滦源镇旅游、生态资源,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收入。董杰建议。
一个上午,大家在田间地头一边看一边讨论,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就是一个目的,让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振兴。
怀揣让农牧民致富、振兴乡村梦想的董杰是理学博士、工学博士后,国家万人计划全国青年拔尖人才、自治区草原英才。今年才36岁的董杰,博士毕业后,婉拒了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邀请,留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为哺育自己的家乡、培养自己的土地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常善村是董杰践行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2015年,董杰赴克什克腾旗调研,实地考察常善村的锤打麻油手工榨油坊。当时的榨油坊设备简陋,合作社组织较为松散,相关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产品单一,并且处在以物易物的初级发展阶段。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和气候地貌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董杰确定当地是亚麻籽等高端油料作物的黄金生长带,而常善村锤打麻油榨油坊所使用的榨油方式,是我区境内唯一活态传承的卧式锤榨法,全国也极为少见。卧式锤榨法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油脂提取技术之一,元代的《王祯农书》和乾隆帝御笔亲题的《棉花图》上都有图谱介绍,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董杰利用文化遗产与科技认知的专业知识,对当地进行精准诊断,认为开发以亚麻籽手工榨油为产业龙头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是非常合适的乡村振兴方案。该方案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旗、镇两级政府相继对这一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围绕榨油坊进行整体改扩建,购置精炼设备,新增农耕文化博物馆,举办克什克腾旗首届农耕文化节。
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成员由最初常善村5户发展到周边5个村80余户3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1974户农牧民,其中帮扶20户贫困户脱贫,经棚镇镇政府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锤打麻油确定为当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建设典型代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型模式。
“这些年来,我没有买房买车,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工作上。我跟媳妇说,咱们现在才30多岁,年轻人就是要奋斗,干一番事业的,咱们一起奋斗,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点成绩。”董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