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园区升级,“山路十八弯”

  “高歌猛进”已成为过去式,工业园区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考验。这里面,既有陈疾,也有新忧。打造工业园区2.0版,可谓“山路十八弯”

  □刘江

  壮阔东方潮,工业园区无疑是一朵精彩的浪花: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集中高地,再到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工业园区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内蒙古各类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这一点。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区共建成工业园区110余个,园区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85%。这些园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引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高歌猛进”已成为过去式,工业园区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考验。这里面,既有陈疾,也有新忧。打造工业园区2.0版,可谓“山路十八弯”。

  比如,空心化问题。

  衡量一个园区产业层次和集约化水平,土地产出率是重要指标。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超20亿美元,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近15亿美元。而我区园区多数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不足百亿的有80个。不少园区土地利用粗放,规划面积大,落地项目少。

  园区建设不能“圈而不建”,搞成“圈地运动”。眼下,土地越来越金贵,尤需提倡精耕细植,以“亩产论英雄”。对待“高产田”和“低产田”,应当实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要加大处置力度。只有扭转风向,才能不断提高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比如,“大杂烩”问题。

  社会上有种看法,认为产业园区的产业越多越好。要知道,创新活动并非均匀分布,往往成簇发生。拿美国来说,互联网产业集中于硅谷,航天产业集中于休斯敦,生物医药产业集中于波士顿、旧金山等地。只有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产生竞争力和聚合力,实现大发展。

  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园区还处于“捡到篮里都是菜”的阶段。产业定位不清晰,主导产业不突出,协同产业不配套,上下游环节不匹配,企业扎堆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是这些园区的共性问题。

  解决园区企业“集而不群”问题,国内外有大量经验可供借鉴。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从当前的零散抓项目转向抓产业链,引进更多上下游项目,形成以核心企业领头、大量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配套跟进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

  又比如,同质化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的工业园区中,搞化工的45家,做冶金的36家,生产建材的31家,机械制造的40家,从事农畜产品加工的47家,可谓“百园一面”、结构雷同,有的甚至互相挖墙脚,搞恶性竞争。

  与同质化相伴的,是低端化、低门槛、低效益,真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项目并不多。一些开发区虽然冠名高新技术,搞的还是傻大黑粗那一套。其结果,势必加大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因应这一局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稳妥有序推进园区整合和产业统筹。如此,才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再比如,服务保障水平不高问题。

  工业园区设立之初,因为资金、技术、经验缺乏,只能由政府主导。但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融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深圳蛇口、上海漕河泾、闵行等以企业为主体开发的经验说明,很多事情放手由市场来做,效果反而更好。

  就我区来看,不少园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顺畅,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建设运营中,政府大包大揽,背上了沉重债务包袱。园区要想转型升级,推进建设运营和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

  1994年,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蓝本的苏州工业园区,诞生在江南水乡。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对外开放窗口。事实表明,那些发展较快的地方,都有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园区作为强大支撑。

  这是值得期待的一天:迈过各种沟沟坎坎之后,一批身强体健的工业园区,将成为内蒙古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和创造财富的新高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学习论理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园区升级,“山路十八弯”
辣语
游学“乱象”
美好“止于丰饶处”
临门一脚不可软
不能任由预付卡野蛮生长
景区讲解亟需跳出低俗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