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伦贝尔: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本报呼伦贝尔8月2日电  (记者  李玉琢)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呼伦贝尔市对人口较少民族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助,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呼伦贝尔草原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全国仅有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全区19个民族乡(苏木)中,呼伦贝尔市占14个;国务院决定特殊扶持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我区仅有的4个均在呼伦贝尔聚居。目前,全市共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合力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各旗市区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使鹿部落景区、鄂温克旗锡尼河西苏木肉羊养殖基地、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水稻产业基地等一批民族特色产业。

  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该乡依托优势区位,把浓郁的俄罗斯族民族风情与自然条件有机结合,为每户“家庭游”提供1.4万元无息贷款,引导当地群众开办俄罗斯族“家庭游”。2017年,恩和乡“家庭游”数量达110户,全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家庭游户均纯收入近8万元。

  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各民族同胞伸出手,出把力,共同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

  阿荣旗音河乡维古奇鄂温克族猎民村村民杜卫军经营的山垴农牧场是自治区级农机大户、国家级产粮大户。他热心公益,个人出资50万元修了两条村路,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难问题;他扶贫济困,救助贫困群众面粉达10多万斤,救助贫困大学生5名,救助资金达10万元;他的农牧场先后安置了20多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员就业,其中12人是少数民族。

  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是全国首家进驻少数民族自治县域、全国唯一专注牧区服务的村镇银行。银行立足“草根”、服务牧区各民族群众,被鄂温克牧民称为“马背银行”。这家银行服务覆盖73个嘎查(村),受益牧民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24.39亿元,其中涉农(牧)比例高达90%以上。近年来,该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共计向305户建卡立档贫困户发放贷款2628万元。

  自2008年自治区区域重点帮扶鄂伦春自治旗以来,各帮扶厅局累计落实帮扶项目817个,到位资金35.75亿元。通过帮扶,鄂伦春旗实施了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鄂伦春博物馆、旗人民医院、鄂伦春创业园等民生项目,建成了农村安全饮水、游猎民定居、自来水工程、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网改造等惠民工程,解决了城镇居民就医和企业职工社会养老问题,全旗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目前,呼伦贝尔市8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行政村实现了通沥青(水泥)路,14个民族乡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四有标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231个嘎查(村)中80%建有综合文化室或民族文化广场。截至2017年底,全市231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4年的86个减至53个,建档立卡的较少民族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0327人减至3724人,脱贫率达63.94%。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民主与法制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地方·盟市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约稿函
乌海: 满城的绿色看也看不够
自驾旅游热起来
乌兰察布市 被命名为 “中国燕麦之都”
■信息群
包头市 设立100个事业编制 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
呼伦贝尔: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