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村支书精神抖擞擂台比武赛业绩,一座座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一批批党建扶贫产业园区和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将一系列基层组织建设重点任务转化为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项目。
这是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围绕“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导向,推行的乡村组“三级联动”融入式党建工作的生动缩影。
选树标杆带动全局
针对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融合度不够紧密的现象,临河区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5项内容,在9个乡镇2个农场推行“五面红旗”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总要求,我镇引进了巴彦淖尔市鲜农农业科技公司,建成占地万亩扶贫产业园区,让贫困户免费种植,并对种苗和化肥进行补贴,实现园区内1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这是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在争创“红旗党委”上的述职。
据了解,临河区为抓好“五面红旗”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列入专项资金30万元,严格按照“分项申报、专项考核、区委确定、结果公示”的程序开展创建活动。依据获得“红旗”数量,分别给予乡镇、农场党委2万到15万元奖励,党委书记1000元到3000元奖励和嘉奖记功,并对创建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在晋升职级、聘任技术职称、提拔任用上实行“三个优先”,以此激励乡镇党委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当先锋,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提升。
互学互鉴增加动力
党支部书记是发展的“领头雁”。临河区紧紧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在151个村支书中开展乡镇和区委两个层面的“大比武”活动,让其切实担负起强党建促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发源于我村的‘五人小组’工作法在去年1万亩大破大立土地整理项目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荣获“大比武”第一名的白脑包镇永胜村党支部书记齐海军,铿锵有力的演讲赢得阵阵喝彩。
入围区委层面擂台比武赛的35名村书记,在8分钟内,通过视频播放和现场演讲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展示了各村一年来工作业绩和下一年的工作承诺。经过激烈竞赛,10个村获评综合竞赛优胜村,奖励村集体10万元、个人2万元;20个村获评综合竞赛获胜村,奖励村集体5万元、个人1万元,有效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动力。
末端治理促进和谐
创新源于群众实践,也源于现实需要。临河区在总结提炼各乡镇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解决好群众身边问题为目标,在151个村、1187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五人小组”工作法,实现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由村级向村民小组延伸,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八一乡农丰村一、二、六组过去有63亩集体荒地,许多企业想征用,但由于利益不同,难以达成共识,闲置多年。于是“五人小组”上门做工作,最终通过企业公开承包的方式,以每亩地2万元的承包费盘活闲置土地,承包费全部用于村民小组公益事业,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亮化、美化,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像这样,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觉悟的村民推选出来,与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组成“五人小组”,联系覆盖组内所有村民,通过村民提议、“五人小组”联议、全组村民决议等程序,对组内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议定,形成简单灵活、务实管用的村民小组自治模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临河区通过抓党委、强支部、带小组,实现“镇、村、组”三级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运作,融入式发展,形成了具有临河特色的基层党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