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融入国内大循环的产业优势。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融入国内大循环的首要任务,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寻找区域经济在内需背景下的产业分工地位。
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品质提升新趋势,深度融入国内消费市场。需求结构和消费品质升级是驱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驱动力,适应消费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是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当前,随着居民购买力与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消费正在加快从数量型、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质量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居民家庭对消费品质与安全的主体意识会越来越强,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产业承接、要素的集聚以及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融入国内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需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来一场攻坚战,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各类行政限制和非公平竞争;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各方面限制,大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加快完善适应国内经济循环的经济布局,形成融入国内经济循环的核心平台。要加快培育发展呼包鄂城市群,推动呼包鄂及乌兰察布协同发展,打造我区参与国内分工体系的核心平台;全力提升赤峰、通辽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打造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新一轮北京非首都职能纾解,深化京蒙合作,鼓励环京津周边区域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公共服务转移,建设京津冀的“菜篮子”“后花园”“旅游康养基地”和产业发展配套基地。
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我区具有联通内外的天然区位优势和长期形成的向北开放优势,要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合作区、开发区、保税区、中欧班列等对外开放前沿高地和平台的作用,聚焦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为国家高水平开放探索新模式新经验,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