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您好,我是白脑包镇的农民,请教一下,我家有三十几亩地捉苗还可以,就是后期长势很不好,您看怎么办呢?”
“你的地肯定是盐碱地,需要施用盐碱地改良剂。这两天我去看看,取点土样去化验化验,看看土壤情况,明年开春有针对性地施加一些肥料,应该问题不大。”
“谢谢刘老师,给您送个小礼物吧!”
“感谢王海山送上了小礼物!大家请继续提问!”
近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一个居民区里,62岁的刘海明又在快手平台上做直播,气氛轻松而热烈,仿佛在拉家常。作为巴彦淖尔市星火科技“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农技专家,他每周一到周五晚上8点到9点都在快手上进行直播,为全国各地的受众讲解、传授农技知识,同时,也定期制作发布农业知识视频,很受欢迎,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技网红”。他的直播获得了50多万的点赞,粉丝有6000多。
刘海明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往年的面对面授课搞农业培训无法进行,而农民春耕备耕急需帮助。于是,在相关部门的建议下,他学会了直播,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网上授课,效果很不错,最多时有几千人在观看他的直播。
据巴彦淖尔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段建军介绍,当地的星火科技“12396”服务体系从2005年4月开通农技服务热线96048以来,已建成从电话解答、现场指导、远程视频服务直到移动服务平台互动完整的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同时,该市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提高和扩大农牧业服务专家水平和人员数量,为农牧民做好精准服务。目前,平台里的专家达到了200多名。
2014年,所里研发了“12396”农技服务APP,针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开展服务。他们可以在手机上下单,提出农牧业生产中的问题,点名要哪位专家解决问题。通过平台审核后,该专家接单,然后出诊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通过用户反馈问题解决的如何,结合出行距离等,给予专家相应的报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支付方式是通过政府提供给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券。这样,既让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获得实实在在的科技服务,也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活力。
“作为农牧业生产中的排头兵、示范户,抓好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农牧业科技服务,能起到帮助一个、带动一片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再去带动影响周边农牧民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生产。”段建军说道。
李军是白脑包镇永和村西红柿种植大户和经纪人,带动了周边几十户农民发展西红柿种植。今年,他种植了40亩西红柿,发展了80亩的订单。由于春天西红柿苗定植晚,出现了很多病害,他心急如焚。
“西红柿一亩就得投入五六千元,要是种不好了那损失可不是小数目。幸亏我通过‘12396’APP请刘海明老师来给看看。他很认真,前后来了七八次,有时候路过我这里还要过来看看。现在西红柿获得了丰收,价格也好,每亩纯收入保守说也上了1万元,跟随我种西红柿的老乡们也都挣钱了。”李军开心地说。
“夏天受到了异常天气影响,要不然他每亩纯收入能达到一万五甚至两万元。”刘海明说。
据了解,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实施科技精准服务行动,升级优化精准服务平台,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科技素质提升计划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牧业科技精准服务水平。以2019年为例,全年农牧业科技专家提供服务1965人次,其中上门出诊服务798次。组织开展全市科技培训共60场次,农牧业生产一线现场培训指导300余次,培训农牧民1万余人次。其中,“12396”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推送各栏目信息1965条,专家答疑638条,其他栏目1327条。解决问题160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记者补记
在农牧业生产中,由于受天气、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在巴彦淖尔市,政府积极发挥服务功能,让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农技人员通过网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农牧民解决问题,帮助其发展生产。从而涌现出一批“网红农技专家”,带领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此举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大大提升了农技人员的服务热情和专业技能,使当地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始终保持先进水平,为农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各地将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细化精准服务方式,同时,通过有偿激励等方式努力提高“网红农技专家”的积极主动性,共同做好农牧业科技服务工作,为促进我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