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原生活与“言说方式”

——孟显波绘画刍议
孟显波的绘画作品《春》。
  ◎王鹏瑞

  孟显波的绘画创作历程至今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87年大学毕业到上世纪末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他主要从事油画创作,曾有多件作品入选国内外的重要展览和被有关机构收藏。他的油画属于具象写实一路,纯朴自然,实实在在,没有投机取巧和装腔作势。其画面内容多是内蒙古草原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观,其绘画语言也是平易和朴素的,没有变形和夸张,更没有抽象和解构。读他的画,你能在一种心平气和的氛围中感受到一种真情的流露,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四月的海日苏》就是这样一件作品:空旷荒凉的草原上只有羊群和侧身远眺的牧羊女,人物和羊群被压在画面二分之一以下的地平线下。草还没有绿,天上没有云,笼罩在画面上的是一种情感的惆怅和精神的茫然。显然,这不是一件平庸的风情画,作者在浓郁的氛围营造与含蓄内敛的绘画语言中蓄满精神的意蕴。这一时期,孟显波还画了一些完全以牛、羊、狗等草原上的牲灵为对象的作品,如《夏营地》和《水车·狗》,前者在灰冷的色调中刻画了4只顾盼的羊和远处的羊群,后者表现落日余晖中一辆水车和一只狗的背影。显然,孟显波画面中的这些牲灵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属性的动物形象,他在这些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身上,注人了某种情感和精神因素,传递出他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深情回望。

  新世纪以来,孟显波的绘画创作进入第二个阶段。此时他虽然绘画的母题没变——作品表现的依然是内蒙古的草原生活,但他的绘画体裁和绘画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他从以前的以油画创作为主转向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其次是他开始探索绘画语言修辞的现代感和个性化。

  水彩画的产生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特别是18、19世纪欧洲水彩画的兴起,使水彩画的作画方法和表达语言渐趋成熟,自成体系。进入当代,中国水彩画发展迅速,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但目前,如何突破,如何使水彩画的创作再铸辉煌,成为摆在每一个画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孟显波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表现技法和语言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它说明孟显波的艺术思维、艺术追求和艺术创作正在走向成熟和深入。

  孟显波的水彩画和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彩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他既不追求水彩画的具象写实优势,也不追求水彩画清澈明丽、通透淡雅和水色淋漓的视觉效果,而是追求一种大刀阔斧、直抒胸臆、浓墨重彩与油画般的厚重感。孟显波水彩画的动人之处不是题材的独特抑或是对主题的挖掘,而是语言的张力,绘画语言所承载的精神特质,在他这里显露无疑。而这一切,就来源于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作画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言说方式”,他用他的“言说方式”给读者讲述草原上的人和事。由于“语言”的独特和强悍,内蒙古草原上那些平凡的生活和普通的牧人被他描述的具有了精神的力度和审美的张力。如获“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览”铜奖的《西拉沐伦》,作品描绘两个草原上的妇女正在汲水饮牛的场景,画面形象概括有力,用笔洒脱,色彩含蓄厚重,在看似感性的挥洒中透出浓郁的情愫。

  绘画语言,反映了一个画家的品性和旨趣,传达出画家的精神意蕴和思想感情。语言和方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绘画方法产生不同的绘画语言,进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面貌和绘画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广度和独特性是检验一个画家艺术水平高低和是否成熟的标准。20世纪以来,在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中,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拓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极大地推动了艺术的繁荣和进步。今天,对艺术语言的开拓和创新依然是艺术创作的题中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言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难能可贵。

  孟显波的作画方法不是照搬前人的现成方法,也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他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和不断的实验中摸索出的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原创性和“私密性”,也具有明显的风格化倾向,从而造就了孟显波绘画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并为水彩画在语言和本体上的开拓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周其伦
~~~——孟显波绘画刍议
~~~——解读《访问丛林的孩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法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7版:收藏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公益广告
宏阔叙事语境下的命运交响
草原生活与“言说方式”
对单纯和质朴生活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