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翔浅底 百鸟争鸣

“一湖两海”现在的样子真美丽

  □本报记者  王连英

  夏日的呼伦湖,碧波千里,湖畔郁郁葱葱的芦苇丛和柳灌丛随风摇曳。微风荡漾的湖面上,从四面八方迁徙而来的各类候鸟,聚集在一起捕食、嬉戏、追逐……

  “真是太漂亮了!”呼伦湖的美景让游客们情不自禁发出惊叹。

  曾经一度“萎缩”的呼伦湖,如今百鸟翔集。这一切,要归功于自治区大力推进“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工作。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我区重要的三大淡水湖。前些年,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一湖两海”出现不同程度的湖面缩减、水质变差等问题。近年来,自治区全力推进“一湖两海”综合治理,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湖两海”水质指标总体向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稳步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呼伦湖综合治理遵循“稳定水量、改善水质、提高环境质量”核心治理目标,紧紧围绕“最大程度削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工作方向,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治理项目为抓手,坚持“点上治理与全流域治理并重、河湖治理与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并重、工程治理与科学管护并重”,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开展了环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保护区生态移民等工程项目,流域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环呼伦湖土地治理面积累积达83.8万亩;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落实了禁牧与草畜平衡5633万亩。同时,完成471户生态移民任务。

  通过项目实施,环呼伦湖植被明显恢复,植被覆盖率逐步提升,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呼伦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至今,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及个体数量连年增加,鸟类由333种增加至345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二级保护动物鹰鸮、凤头蜂鹰;呼伦湖水系鱼类种数由32种增加至35种;哺乳动物种类由35种增加至38种,其中,在乌兰诺尔出现了8匹狼成队而行的景象,呼伦沟地区的野生黄羊种群也由最初的8只繁衍到60余只。

  与呼伦湖相比,乌梁素海的综合治理更具地域特色。为进一步强化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巴彦淖尔市统筹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修编)》和《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国家试点工程》,实施“四控两化”行动,即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1280.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2.02%;全年累计完成化肥减量6065.4吨,减少农药使用量65.13吨,完成新增节水1.25亿立方米,地膜回收面积达到763.89万亩,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态补水力度加大以及相关治理工程的实施,乌梁素海水质稳定在V类,局部区域优于V类,水质总体好转。据调查观测,乌梁素海区域有哺乳动物29种、两栖动物4种、爬行动物7种、鱼类资源22种、底栖动物9种、水生植物12种、浮游植物144种;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乌梁素海繁殖的鸟类已经达260多种,总数量突破600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二级保护动物46种。

  针对岱海的生态保护,乌兰察布市也多措并举,编制实施《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岱海电厂完成水冷变空冷技改工程,鸿茅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全部回用于岱海电厂,实现“不取用岱海水,不向岱海排水”的目标;岱海应急补水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通过实施退耕还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岱海湿地保护区种养殖场清理搬迁安置等项目,切实加大岱海流域范围内种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

  目前,岱海流域内62万亩耕地累计完成退灌改旱21万亩,封停机电井667眼,退耕还湿4万亩。62万亩耕地全部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岱海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养殖场已全部拆除搬迁,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业生产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2015年的68%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鸟类种类由2015年的68种增加到91种。

  鱼翔浅底,百鸟争鸣。全面综合治理下的“一湖两海”呈现出的生物多样性,正是内蒙古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湖两海”现在的样子真美丽
碳排放是啥? 跟节电、节能有关吗?
环保督察整改 内蒙古聚焦 两个“重点”
推进 耕地保护制度 “严”字当头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重点在这里!
守护这片碧绿
“冬病夏治” 专项行动 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