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水连山胜画中

——黄河纪行③
  □林子

  黄河所到之处,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更留下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传奇。

  从青藏高原而来的黄河,进入甘肃之后自西向东蜿蜒奔腾。滔滔河水在峡谷盆地之间劈山斩谷,一路向前。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经过了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乌金峡等众多峡谷。黄河的诞生、发育过程,就是不断挣脱束缚、斩关夺隘、滚滚向前的过程。

  黄河从兰州穿流而过,洗濯与滋润了这座古城,散发着“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魅力。且因黄河对兰州气候的调适,兰州变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有了黄河的馈赠,兰州黄河之滨的美,自古已是芳容初露。唐代著名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唐代著名诗人高适《金城北楼》:“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2021年6月16日,我们对兰州进行了考察。几个故事像兰州人的集体记忆,给我们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

  兰州,自古是河西走廊的门户,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险津要冲,位于大河中流。在黄河上修建坚固永久的桥梁,是统驭西北、发展经济、畅通商贸等的需求,也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期待。清光绪初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为便于军需运输,率先提出在兰州黄河上架设桥梁,但终因洋商索价过高而作罢。

  清末新政兴起,鼓励使用外国新技术兴办实业。为彻底解决黄河阻隔兰州南北交通问题,地方官员再兴建桥动议,最终促成了铁桥的建设。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大桥开工,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黄河铁桥竣工通行。桥长233.33米,宽7.5米,花费白银30余万两。铁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公司承建,中国工匠施工。钢铁、水泥、铆钉等建筑材料均由德国生产,运抵天津口岸后,再用马车、牛车、人抬肩扛运到兰州。这是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公路铁桥,曾被命名为“天下第一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

  如今,黄河铁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兰州的一个历史文化标志。

  水车,是这座城市的另一个文化符号。

  兰州水车博览园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详细了解其构造原理并绘制成图样。晚年解甲归田,回到兰州。为了让家乡人更好地利用黄河之水,浇灌农田,发展农业,他致力于水车的仿制。虽经多次失败,终于在清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于是,黄河两岸百姓纷纷效仿,借助水车把黄河水提入渠首,用黄河水浇灌农田。这一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黄河水的利用率,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使兰州地区成了“水车之城”。

  现在,水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人们没有忘记段续,没有忘记水车,用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水车模型讲述着黄河岸边水车的故事,展示着黄河沿岸的田园风光,也为人们堤供了一个体验、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让人们感受农耕时代的乡间田园风情,记得黄河哺育了世世代代沿岸人民,使之成为人们想兹念兹的历史文化记忆。

  兰州羊皮筏子,旧称“革船”,俗名“排子”,是历史上黄河沿岸民间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通常由十几个鼓鼓的山羊皮囊捆扎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个羊皮囊捆扎而成,用于河道运输。

  羊皮筏子是古老的。据《后汉书》记载,汉代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宋史》记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至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 “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 “吹牛皮,过黄河”的俗语流传至今。在兰州一带,清光绪年间已普遍使用羊皮筏子,算来已有300多年历史。

  羊皮筏子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大的筏子可载重20吨至30吨,顺水可日行200多里。直到铁路开通,羊皮筏子运输才很少见到。

  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经验智慧的结晶。如今,羊皮筏子作为传统文化已被传承下来,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旅游观光,已成为兰州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我们走在兰州滨河路上,偶尔能看到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犹如一叶扁舟,人筏一体,颠簸前行,有惊无险。它已成为兰州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对黄河记忆的符号。

  岁月沧桑,金城关垣,浮船古渡,茶马互市,已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诗意中的兰州,远处五泉山、白塔山树儿展绿,近处黄河岸边花儿凝成一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草原号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粉笔画彩霞
书香浸润了成长岁月
一块石头的尾韵
冰清玉洁
秋风吹过北五泉村
积水连山胜画中
跨越时空的对话
洁白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