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巢引凤 礼遇人才

——自治区人才工作综述之平台篇
  □本报记者  宋爽

  早上8点半,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所长、兴安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徐兴健已经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在各种实验设施和精密仪器设备前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位北京大学博士后,是自治区“草原英才”获得者,作为引进人才来到兴安盟后,徐兴健带领团队承接了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任务,填补了兴安盟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与物质奖励等相比,内蒙古发展的舞台、成长的空间打动了我。”徐兴健说。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对于人才而言,物质待遇、激励奖励等措施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地方能否提供与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相匹配的事业平台,是否真正有用武之地。近年来,自治区围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系统推进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纵向人才工程体系建设, 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融入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打造,人才开发平台载体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优秀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下”。

  ——持续推进呼包鄂乌“草原硅谷”人才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人才发展模式。比如,包头市通过整建制机构式引才,建成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5家产学研用合作机构,引进300多名专家开展项目合作。

  ——深入实施“鸿雁行动”柔性引才计划,构建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五大版块,集聚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依托北京、上海等37个城市人才工作站,各盟市不断深化同区外“多点”人才交流合作。

  ——连续举办八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乌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累计吸引参会机构和企业9000余家,签约落地项目169个,内蒙古人才工作影响力逐步扩大,呼包鄂乌引才聚才合力持续增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个项目引来一名高端人才,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一个创业团队又吸引一大批相关人才集聚,“项目+人才+团队”的三位一体人才发展模式清晰呈现。过去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并不占优势的内蒙古,正通过产学研用平台的牵引作用和“刚性培养本土人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聚才战略,激活创新实用人才使用的“一池春水”。

  如果说,依托产业聚才来升级产业是人才工作“硬币”的一个面,那么另一面则是依靠人才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而后者正是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需要着力打造的发展路径。

  内蒙古充分借助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人才智力资源,大力推广“人才飞地”模式,2020年10月,在京蒙高科大厦挂牌成立内蒙古科创中心,推动“研发在北上广、转化在内蒙古”,努力实现柔性引才破题见效。

  9月15日,在科技部人才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正式落户呼和浩特科创中心。中心着力打造国家领军人才、高校院所等与首府企业紧密合作平台,解决技术难题和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瞄准重点产业靶向发力。

  10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自2010年以来,双方先后3次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地联动、协同创新的深度合作机制,共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目前,自治区300余家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填补了多项自治区技术和产业空白,有力促进了内蒙古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内蒙古发出的诚挚邀约,打造的优质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来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自治区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才华、绽放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深度解读
   第05版:要闻·广告
   第06版:主题宣传
   第07版:通辽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出彩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要闻
   第12版:云上103
党外人士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召开
自治区宣讲团深入包头宣讲
五个必须
老旧小区变样 居民幸福升级
筑巢引凤 礼遇人才
满洲里社会面密接人员“清零”
“一对一、点对点治疗,救了我的命”
满洲里办理涉疫行政案件15起
龙源新能源公司捐款100万助力疫情防控
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自治区政协委员 结合履职深入学习党代会精神
品读诗词
赤峰:加快推动“双子星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