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辽市

公司建在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误

  本报通辽3月6日电  (记者  薛一群  通讯员  王海霞)“我们俩去年挣了13万多,年年旱涝保收,心里有底。今年想在市里买套楼房,位置都看好啦!”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牧民洪哈沙与妻子伟棠盘算着在市里安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5岁的洪哈沙是现代牧业(通辽)有限公司的安全环保班长,主要负责奶牛休息区的管理工作,伟棠在同公司担任挤奶工。“离家近,工资高,我们俩干这些活一点都不费劲儿。每天一起上下班,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老人,挣钱顾家两不误!”洪哈沙介绍,夫妻俩每个月到手工资近万元,公司还有年终奖和各种福利,工作这几年,他们用积蓄买了12头牛,买了小轿车,新盖了大房子,还攒够了在市区买楼房的钱,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了看得见的收入,我最大的收获是个人的成长。”洪哈沙说,这些年他不仅学到了专业技术、懂得了规章制度,还学到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我去年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的函授课,学的畜牧兽医专业,明年毕业就能拿到专科证了,咱一个养牛的做梦也想不到有今天!确实有点‘牛’。”

  平时和洪哈沙一起工作的徐洪瑞,不仅每年能拿固定工资,还把家里种的50亩青贮卖给公司,额外收入8万多元。对他来说,这就是稳稳的幸福。

  “可知足啦!有两份收入,一日三餐免费吃,工资福利那些都是到日子就发,平时上班也不耽误我种地。公司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牛粪做的有机肥,青贮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卖上了好价钱。”徐洪瑞笑着说。

  该公司人力主管宋丽英介绍,公司里像洪哈沙这样掌握养牛技术的农牧民职工有18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0%。还有许多像徐洪瑞这样的“捆绑式”职工,在公司拥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的同时,借助公司的产业链额外增收,职工和公司实现了双赢。宋丽英感慨地说:“过去职工基本都是骑摩托车上下班,现在公司停车场里停满了小轿车,院外都快停不下了。眼瞅着这些农牧民朋友一天天富起来,我是真心为他们高兴!”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把牛产业等优势产业与农牧民就业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就业乐业,围绕产业稳岗位、稳就业,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去年通辽市为577名农牧民发放创业贷款9586万元,为729名农牧民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566万元,为149名农牧民发放临时生活补贴31万元。引导进城务工农牧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同时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更多的农牧民纳入临时补贴范围。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8415人次,农牧民创业培训882人。现有农牧民创业园2个,创业实体74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刊
   第04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区域新闻
   第11版:兴安
   第12版:锡林郭勒
蒙东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进入工程主体施工期
数字经济蓄能起航
“天路”交通安全的守护者
两级法院设立108个法官工作站
4案例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公司建在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误
发挥“交汇枢纽”优势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内蒙古国库系统全力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