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智慧”照亮公平正义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本报记者  李晗  通讯员  马群

  作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智慧法院建设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021年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调研时强调,要加大攻坚力度,以司法数据中台、智慧法院大脑为牵引,突破技术瓶颈,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向纵深发展。

  诉讼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全区123家法院全部上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近年来,全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安排,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力度,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逐步成熟。

  司法存证验证有了“黑科技”

  2月28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并当庭宣判。这是我区首例运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审理的案件,让一起原本普通的案件因为“科技赋能”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该案中,郭某某通过线上信贷平台向某银行借款,并签订电子借款合同,银行将电子合同文本等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存证。此后,在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产生纠纷,银行通过呼和浩特市诉讼服务网进行网上立案,同时在线提交了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

  经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本案通过“云上法庭”进行在线开庭。庭审中,承办法官对银行提交的电子数据与其上传于区块链存证平台的数据进行核验比对,并将核验结果实时发送给双方当事人。经过在线举证、质证以及认证后,依法予以采信。最终,案件仅历时1小时便顺利审结完毕并当庭宣判。

  “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完善了电子数据范围,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本案对于‘区块链证据核验’的运用,不仅在全区法院是第一例,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也走在了前列。”本案主审法官齐云凤介绍道。

  “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是我区法院应用区块链创新技术的积极探索,主要用于对当事人提交的使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证据进行核验。当事人可以在交易或纠纷发生时,及时使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定电子证据,并在诉讼中通过网上立案等渠道提交法院。法官可在内网“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随时核验证据有无篡改,且操作非常便捷。此外,当事人存证和法院核验均不需要将电子证据原件提交给存证平台等第三方,可以良好地保护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和人民法院的数据安全。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数据更加可靠,在司法存证验证领域具有独特技术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司法工作质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处长徐雷说。

  包头铁路运输法院积极探索“区块链+公证送达”,使得公证送达电子数据上传主体与内容的真实性有了保障,存证核验及流转方式更高效,提高了公证送达的效率、透明度与可靠性。

  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区块链”试点应用基础上,不断延伸司法服务,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区各级法院持续推进司法区块链技术应用,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撑。

  热点案件审判有了科技智囊团

  当前,热点案件和民生案件数量多、类型化程度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在司法审判实务中还存在着案多人少和法官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鉴于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启动“热点案件和民生案件审判智能辅助平台”应用试点,以科技赋能提升审判质效。

  该平台是由清华大学牵头承担,聚焦民间借贷、专利侵权、交通事故纠纷、执转破产案件、海事纠纷和家事纠纷六类案件,针对其司法审判的痛点、难点和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热点案件和民生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技术支持与智能方案。

  近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利用该辅助平台,成功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家住包头市的被告王某急需投资某建设工程,向原告李某借款45万元并出具了借条,自愿按年利率12%支付利息,期限为两年。直至2020年2月,王某累计还款35万元后便不再按照约定还本付息,反复催促无果后,李某遂诉至法院。

  立案后,李某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到法院打官司,对许多流程不了解。分析案情后,工作人员决定启用“热点案件和民生案件审判智能辅助平台”,该平台除了具有证据分析、类案比对等功能外,还为李某推送了相关可参考的法律法规,案件审理得以顺利进行,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案件圆满解决。

  “这个辅助平台用着太方便了,它携带的智能辅助系统可以高效识别案情事实和争议焦点,让我们在审理过程中快速精准地定位核心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案主审法官武丽英对辅助平台特别满意。

  据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黄建华介绍,运用该应用试点,在民间借贷案件方面可以高效识别案情事实、争议焦点,给出具有更高采信度的事实认定建议,为当庭裁判的实现提供帮助;在交通事故纠纷案件方面,可实现对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快速、精准定责、定损,并最终形成准确的损害赔偿方案,从而辅助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损害鉴定和精准赔偿,实现司法效率与司法公平的双赢。“此外,应用试点对于破产案件、家庭纠纷案件等其他几类案件的审理都能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持,大大提升了审判质效。”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在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审判实务等方面一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此次双方携手开展‘热点案件和民生案件审判智能平台’应用试点,是‘产学研用’强强联手、共同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又一次有益探索。”黄建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广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读图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用“智慧”照亮公平正义
疫情防控不放松 真情服务解难题
“面对面”到“屏对屏”,便捷!
信息化赋能司法为民
便捷通关
送法进企业
普法宣传
疫情期间警惕花样诈骗
失散54年的母女终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