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恼”过后有“甜蜜”

  ◎欧阳锡龙

  明代刘基《苦斋记》载:“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几何哉。”苦乐相辅相成,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乐也就感受不到苦,但世人多喜欢乐却讨厌苦,因为苦更考验人的毅力、操守和勇气。

  不畏苦寒者,方可得其芳。明知兰考环境恶劣,焦裕禄依然沉在一线,带着群众栽泡桐固风沙;明知阿里地区偏僻艰险,孔繁森却在此深深扎根,带着群众一同奋斗;明知大国变强国过程艰难,黄大年拼的却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的壮士豪迈……不管身在何方、处于何等位置,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根基、手中有办法,这样的人内心虽苦犹甜。

  从古到今,准备吃苦和吃得起苦,沉潜的是有所作为者的底色。古籍《尚书》有言:“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辛苦是必然的,既要想干事、会干事,又要干成事、不出事,为国家创业、为人民干事、为社会贡献,靠的都是实干、巧干,岂有不苦之理?

  艰难困苦,是磨砺人格的最高学府。提倡吃苦,并非只做“苦行僧”,而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先担、多担一份苦,人民群众就能多一份乐、少一份忧,苦中也就有了乐;反之,只想“乐”,追权逐利图享受,琢磨的就不是为人民服务,导致权力异化、腐败堕落,最终为群众唾弃。

  匈牙利诗人斐多菲这样诠释诗人:“诗人是苦恼的夜莺,不要让他有太多的幸福,他才因此有甜美的歌声。”如果把党员干部比作夜莺,只有先坦然面对“苦恼”,想清“为谁而苦”,才能领悟“为谁而甜”。因而,把辛苦揽过来、把责任担起来,群众“幸福指数”才会涨起来,他们的获得感、平安感和幸福感,是对自身成就感、归属感和使命感的最好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说,做一只先“苦恼”、后“甜蜜”的夜莺,又何尝不是最实在最深远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出彩
唱响“大合唱” 护好母亲河
“苦恼”过后有“甜蜜”
当心“入坑”
政如农功 日夜思之
逆向思维破解扫码难题
让空置车位“动起来”
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春耕
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亟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