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集广播剧《永远的眷恋》——

讲述平凡英雄的真实样貌

  ◎奥奇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说到英雄,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想到的是: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烈士或者是战绩彪炳的指战员。其实英雄成长岂止是只在战场,有许多英雄恰恰是出自于平凡,在平凡中显现伟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评书曲艺广播、蒙古语广播推出的广播连续剧《永远的眷恋》就是一部歌颂在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作品。

  三集广播剧《永远的眷恋》是以带领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模范廷·巴特尔同志为生活原型创作的音频作品。廷·巴特尔作为知青,从上世纪70年代插队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后,一直扎根于牧区近50年。在近50年的生命进程中,他不恋城市的优裕生活,而把心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在改变所在嘎查的面貌、率领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本质。廷·巴特尔把前辈的嘱托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因而受到党和人民的表彰,成为“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永远的眷恋》以广播剧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廷·巴特尔热爱草原、热爱牧民、深受百姓拥戴的生活侧面。

  三集广播剧《永远的眷恋》以富有激情的、夹杂着牛羊叫声的音乐,勾勒出一幅远离都市喧嚣、恬淡旷远的牧乡生活风情画。在这部作品的文本创作中,充分体现了编剧路远一贯的风格:以一个悬念开头,然后贯穿于作品始终,最后揭开包袱,结束故事。《永远的眷恋》就是以一个偶发事件为起始,在因廷·巴特尔的女儿女婿回家来看望父母而进行的聚会上,人们得到了一个使人惶惑、诧异、震惊的消息:那就是有人往旗长信箱里写了举报信。这个消息在牧民中产生了骚动,人们愤愤不平:为什么有人会对把心掏给大家的廷·巴特尔使坏?这个偶发事件也使廷·巴特尔夫妇彻夜不眠。因为这个偶发事件和牧民们表现出的义愤,使女儿对他们过往生活产生了好奇,在女儿的要求下,廷·巴特尔的妻子其木格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廷·巴特尔在近50年的生活中率领当地牧民脱贫致富,为百姓所拥护爱戴的往事。通过人物的回忆讲述,照应生活的发展,阐释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形成了这部广播剧的情节设置巧妙而不缺乏合理性的特点。

  《永远的眷恋》是一部主旋律作品,作为歌颂典型人物的作品,突出主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一部艺术作品,作品的欣赏价值在于把严肃的主题寓于艺术的表现之中,让我们潜移默化地感受,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永远的眷恋》的编剧在创作中较为注意突出主题而避免概念化、抽象化问题,因此作品的基点落在廷·巴特尔热爱草原、热爱牧民的主题上,但是这一主题不是靠说教和解读来完成,却是通过他热心为牧民服务,带领牧民致富路奔小康,放弃优裕的都市生活等情节来加以反映的。廷·巴特尔的记账本儿、廷·巴特尔和其木格的结合、廷·巴特尔领其木格见母亲等细节都十分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尤其是牧民们对廷·巴特尔的爱戴和拥护的情感,加上演员们感情色彩浓烈的台词阐释,令作品回味隽永,构成这了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即主题突出而不失艺术隽永。

  《永远的眷恋》是一部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写真人真事关键在于作品所叙述事件的真实性。没有真实,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永远的眷恋》把真实放在了第一位,诸如阿木尔写举报信、廷·巴特尔给母亲和岳父做翻译等细节的描写。但真实的生活往往平淡无奇,让平淡无奇成为吸引听众的曲折故事,这需要进行艺术加工。编剧利用广播剧的形式对原有生活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加工改造:如回忆与现实交织、时间与空间转换,使整个故事的发展不显拖沓和俗套。尤其是配音演员的二次创作,演员们对剧中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充满情感的配音使作品增色不少,这其中中年其木格、青年廷·巴特尔、青年其木格、廷·巴特尔的女儿的配音表演都很出色,真实而不乏生动,是《永远的眷恋》的又一突出特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是《永远的眷恋》创作上的一个特点。作品以有人举报廷·巴特尔的偶发事件开头,在广播剧的情节发展中,一系列的误会不断出现:竟然有人举报在牧民之中有崇高威望的廷·巴特尔;投入旗长信箱的举报信竟引来调查组……最为关键的是举报人和举报的原因,在整部剧的包袱解开之后竟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举报人曾经是廷·巴特尔救过其性命的阿木尔,这是以怨报德啊!而《永远的眷恋》的包袱就是阿木尔写举报信的原因。阿木尔为什么要写这封举报信呢?他回答,“哎呀,我那不是告状信,而是一封表扬信,我请求上级领导表彰,给他一个大大的表扬,然后把他调回北京。”包袱解开了,阿木尔写信的目的并非是要对廷·巴特尔产生不好影响,而是他觉得廷·巴特尔为牧民们付出的太多,而自己的损失太大。他想让廷·巴特尔一家过得更好些,所以他写信给旗长,希望组织上能够照顾廷·巴特尔,把他调到北京。阿木尔想让组织上弥补对廷·巴特尔的亏欠。在阿木尔配音演员略带委屈而又充满深情的声音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淳厚的牧民们朴素的情感和铭刻在他们心里对廷·巴特尔的爱戴。

  廷·巴特尔是时代的模范,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百姓心中树起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廷·巴特尔把青春奉献给率领萨如拉图雅嘎查牧民脱贫致富上。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把心掏给了大家,哪里会得不到群众的拥护?

  廷·巴特尔是开国将军延懋的儿子,他自豪的不是他的身份,而是那种从父辈们继承而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于他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上世纪50年代,开国将军甘祖昌回乡当农民,就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打江山,不是要当官做老爷,而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初心。而现今,将军的儿子廷·巴特尔不恋城市的优裕生活,扎根牧区半个世纪,为落后地区改变面貌,带领牧民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他把父辈流血牺牲而追求的理想,依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一个是开国将军,一个是开国将军的儿子,他们用两代人的实际行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把红色基因传承千秋万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
~~~——读散文集《在碎片中寻找》
三集广播剧《永远的眷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生态环保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兴安
   第12版:收藏
乌兰牧骑: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经历的意义
讲述平凡英雄的真实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