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种苦涩,满是温暖与感动

——读散文集《我有所念人》
  ◎赵海忠

  高云峰散文集《我有所念人》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通读《我有所念人》,一种难言的苦涩挥之不去。每翻一页书,都感觉隐含着一个“苦”字。苦的本义是苦菜,代指五味之一,与甘和甜相对,有字典提示说是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我有所念人》之苦,是通过引申、类比,扩展为心理的、精神的难过与煎熬。

  《我有所念人》所写人物,常常面临生存之苦。作者在《奶奶  你是风中的一片枯叶》中写到:“我的父辈们能够长大成人,不是靠吃饱穿暖,靠养育,而是靠活下去的本能,靠苦熬,靠季节轮回的自然生长。”文中所写奶奶,1岁被狼叼走,奇迹般地活下来,成为女人中长相最丑陋的。奶奶的3个女儿,分别10岁、5岁、3岁,竟在10天内相继夭折。作为母亲,眼睁睁看着亲骨肉瞬间阴阳两隔,其心岂是一个苦字可状。灾难弥漫时期,人们各自拼命活着,谁也顾不上奶奶,“奶奶自己想办法,榆树皮、牛毛毛草籽、苦杏仁,春天凡是花兼可摘来吃,这个有毒,那个不能入口,奶奶百毒不侵。”爷爷奶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带着他们的儿女外出逃荒要饭。作者笔下的奶奶,俨然一尊雕塑,那双既令人恐惧又令人怜悯的眼睛,每时每刻都在流淌着苦难。

  《为苦难而生的母亲》写的是,“六十年代末,我们家就好像一条在风雨中逆水而行的破船,船上挤着瑟瑟发抖的5个孩子,不会驾船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纤绳牵着这条破船,为了船上的人能够活命,母亲在风雨中拼尽全力,以命相搏。”母亲原打算把自己的一个孩子送养出去,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担心自家养不活这么多孩子。最后母亲终于决定不将自己的孩子送人:“忽然停住哭声,歇斯底里地吼道:罢!罢!罢!要死一起死!”但是,“一家六口六张嘴,首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要想活命就得吃饭。《我有所念人》对吃的描叙触人心弦,展示了特殊的人生积淀。吃得最稀的,“稀饭清可鉴人”;吃得最难受的,“窝头不仅扎喉咙不好下咽,更严重的是吃进去3天才拉一次……”;吃得最杂的,“树皮、草籽只要是能充饥的东西,母亲都会设法炮制成食物”;吃得最狡黠的,“奶奶佯装到地里砍柴,先搂一些黄蒿,然后把黑豆每一捆拿一小把……”;吃得最悽惶的,“我也顾不上听老头讲我爸爸的故事,狼吞虎咽地吃西瓜,十几斤的西瓜风卷残云吃得净光,掏出两毛钱给人家,死活不要”;吃得最愧疚的,“我知道了三十年前我的外爷到神木中学操场上送给我的那一个麻泥饼,是他守了一天的收获!”。吃得最懊悔的:“来两份糖醋鱼丸,两碗米饭”。吃得最记忆深刻的,“猪肉炖粉条拌大米,大米一粒一粒是透明的,猪肉香,大米甜,那个好吃,那个香,真是终身难忘!”;吃得最精细的,“这一片饼干含了十多分钟,慢慢享受那从未品味过的异香。吃花生,先把花生分成两瓣,再把一瓣一分为二,才放在嘴里慢慢咀嚼。”

  作者笔下,吃好的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赠予与回馈。《母子间的礼物》中写到:“我竭力回忆我与母亲互赠了什么礼物,想来想去,离不开吃。”面包、油糕、粉汤成为重要物件,保存之艰难、制作之繁复,给这些特殊的吃食加负了情感的荷载。刮草地的外爷送我麻泥饼,我敬外爷太白酒,传递的是祖孙真情。想请初恋吃顿饭成为一个大情结,“让她知道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角落留给她”,而这个角落,需要通过吃顿饭来确认,情感朴素、真诚。

  《我有所念人》中我所念之人生活充满苦难。《我们村的女人们》笔调沉重,不忍卒读。巧花上吊了,原因是未婚而孕。一个鲜活的生命屈辱地了结,未能勾起村民们多少反思和悟醒,只因采取何种埋葬方式起了争执。这段记述字词理智克制,读者看着心绪难平,如芒在背。粉花有另外的遭遇:“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就给她说下了婆家,给打光棍的二哥换亲,人家的大姐来给她二哥当老婆,她给将要成为二嫂的弟弟当老婆,确定身份的这一年粉花才11岁。”荒唐愚昧,麻木势利,可怜可叹。《鬼门关走了一回的花娥》写金兰妈花娥生育之危:“金兰妈活下来了,她的孩子没保住。” 生儿育女,在高念文村是产妇的鬼门关。保大保小,这是当年妇女生产时常遇到的残酷的选择题,落后的医术烤炙着人的心。生死交由他人定夺,所谓的一家之主只能无情地给生命排序。挨打是桃花的常态:“男人打老婆的理由实在是千奇百怪,有的简直匪夷所思。饭迟了、饭咸了、饭稀了、饭稠了都是打老婆的理由,孩子饿哭了、猪羊饿叫了、自留地里的庄稼旱了也是打老婆的理由,和东家的男人多说了一句话,和西家的长辈少说了一句话,和邻家的女人拌了一句嘴更是打老婆的理由。”《我有所念人》把这些苦记下来、写出来,充满批判精神。《人生初见》中运气最差者的英年早逝,《鸽哨,响过蓝天》中前线战士的壮烈牺牲,《斯人已去师范永存》中主人公的病痛与逝去……这些苦难的叙述,同样给人以心灵的震憾与怀念。

  《我有所念人》写了人们生计之苦。《赶集记忆》写了卖猪经历,令人深感农人生计之艰。卖猪时,“走出一段路,我回头望见母亲还站在村口,抬起肘用衣袖擦眼泪。自家的猪,从一只鞋大的猪仔开始喂,整整一年,猪也就成了母亲的家庭成员。”卖羊时,“雪花飞舞,天地苍茫,我的羊羔在天地间蹦蹦跳跳。我的心仿佛掉进冰窖,眼泪小溪一般地淌,为相依为命的羊,也为我们苦难的童年。”掏了鸟窝后,“尽管懵懂,我还是恍然明白了母亲的心,想起我们这个家,想起母亲为儿女所做的一切,心如圪针条在掏。从此,我再没有做过一次戕害小生灵的事。”

  《叫声爸爸》写1978年夏天“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面临当知青或复读时,找当地区局长的爸爸帮助。爸爸的主张是当知青。现在看来,这与其说是一种选择和谋划,不如说是一种回避和推卸。作品写爸爸打发自己的儿子回高念文,却不给一分钱的盘缠。“车到高家堡已经十二点多,步走到马家滩已经一点多,腿软得走不动,头上直冒汗,肚子里的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一把揪住。”后来,“我”作为知青插队到神木县乔岔滩乡柳巷村,离高念文村30华里。这是父谋子就的一段生计,作者写之自知冷暖,读者读之五味杂陈。

  《我与房子》写历时十几年,“我”才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其间辛苦、奔波,是时代的缩影,一代人的写照。

  《我有所念人》直面各种苦,不回避,不掩饰,不解释,不采取艺术手法美化生活。《叫声爸爸》非常克制地写了爸爸这个特殊人物,全文原本有所藏。作者抑不住内心的波澜,争不过生活的真实,终于写了一段《后记》,直言:我用“后记”的方式,写下我实在是想要说的话。作者不推崇大团圆结局,对于“苦”持本真态度。作者说,“虚构的远远不如真人真事更精彩、更感人”。

  《我有所念人》中所写之苦,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之苦,红尘之苦。作者的创作态度是,记住“苦”,感念受苦之人。“我常常会想,有一天我不在人世,我记忆里的母亲也会和高念文所有的先人一样了无痕迹,这是我最不甘心的事,这也是我写下《为苦难而生的母亲》最早的动机”。

  当然不能忘记其他篇章。可以看出,《与岳父下棋》《你的青春在我的记忆里》《天使驾到》《点点滴滴在心头》《音乐如水在我干涸的心田流过》《人生初见》等作品,显示了作者对生活充满美好的记忆和未来的期许。这些篇章的存在,是完成对“我生命中所有给予我温暖和感动的人”的记述。《客厅里的颁奖典礼》画卷式的人物群像描写,向读者呈现了人生的另一番景象。

  《我有所念人》均为纪实性写人散文,生活中与作者联系紧密的人是重点描述对象,作者的亲属、老师、同学、村人、同事等都出现在作品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浅析《袁隆平与兴安大米》的文学关照
~~~——赏华服之美
~~~——读散文集《我有所念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公告
   第05版:要闻·广告
   第06版:兴安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曲战天斗地的精神长歌
从服饰到文化的升华
有一种苦涩,满是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