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三年(1405),成祖朱棣命宦官郑和等通使西洋。郑和共7次下西洋,足迹遍及南亚、西亚、东非、美洲,到达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丰富精美的贸易品向沿途诸国进行馈赠,传播中国的礼仪、历法、政治制度、先进技术,通过与沿线各国的深入交流,丰富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各国也纷纷派遣使臣回访,来华朝贡,带动了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不仅书写了中国的航海奇迹,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共有船只近200艘,以宝船为首,随行人员达27800人之多,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展示了中国当时高度发展的航海技术与造船水平。
由于诸多原因,明政府所藏郑和下西洋档案早已散失不见,使得有关郑和航海的许多事迹就此湮没不彰,给后人了解这段历史造成了极大困难。所幸郑和之随从费信、马欢、巩珍分别撰有《星槎胜览》《瀛涯胜览》和《西洋番国志》三部史料,将其所历地区之见闻一一记录。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珍藏着费信著《星槎胜览》四卷,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俨山书院刻本。因重要版本价值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该珍本半叶八行每行16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双顺白鱼尾。上鱼尾上镌“说选癸集”,下镌“胜览”、卷目、页码;下鱼尾下镌“俨山书院”。卷前首列正统元年(1436)费信序;次列目录。费信通晓阿拉伯语,被任以通事(翻译)之职,于永乐七年、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4次随郑和等出使海外诸国。20余年间,费信历览各国风土人情,最终整理成书。该书对15世纪初亚非各国状况研究极有价值,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星槎胜览》有二卷本和四卷本2个版本。自宣德九年起,费信便回乡整理下西洋期间所记文稿,两年之后,于正统元年完成该书前后集二卷原本。前集所记为其亲历的22个国家和地区;后集所记国家和地区,为采辑旧说传闻而成,也为22国, 其中有些内容采自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每国之后,都有一首五言小诗(惟后集“阿丹国”条小诗为七言)。因原本文字芜俚,后人加以改订、润色为四卷本,该版本不分亲历或传闻之国,计有40国。二卷本有而四卷本无者有5国;四卷本有而二卷本无者有1国;而两本皆有的,名称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