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作品《祭侄文稿》,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字里行间印记着一段国难家恨,彰显着一股坚贞不移、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河北大部分郡县或望风而逃,或开城投降,唯有平原郡太守颜真卿高筑城墙,广积粮草,坚守城池。唐玄宗闻知后一扫满脸愁云,惊喜地对左右官员说:“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河北有17个郡受到鼓舞,纷纷响应,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公元756年,安禄山北渡黄河,围攻常山,抓到颜真卿的兄长、常山太守颜杲卿少子颜季明,借此逼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胸有大节,痛骂安禄山。他兵微将寡,困守孤城,向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求援未果,常山被叛军攻破,颜杲卿父子遇难,颜氏一门30余口被害。
公元758年,时任蒲州太守的颜真卿派颜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兄长和侄子的遗骸,遗憾的是只得到颜季明头部和颜杲卿部分尸骨。颜真卿见到侄子的头骨,悲愤交加,写下《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文共23行、234字,字字血泪,句句悲愤,如泣如诉。从书卷上看,一开始叙述身世时字体规矩、圆浑,此时颜真卿的心情是平静的。他称赞侄子说:“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他为侄子出众的品行所自豪,引以为家族中的骄傲,本可以前途无量,光耀门庭。书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字形、行距变化较大,多处涂改,时而滞重,时而纵放,笔墨时浓时干,可见颜真卿心里波澜起伏,感情悲愤激越。可以想象他此时已是肝肠寸断,老泪纵横,由衷地赞叹兄长处变不惊,竭诚尽力,大义凛然的气节,痛斥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的卑鄙行径。他满腔义愤,仰天长叹,“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此稿是颜真卿国仇家恨、慷慨悲歌的真实写照,这样的作品只有在此情此景才能写出,不可复制。
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攻陷汝州。颜真卿只身深入虎穴,传达朝廷旨意,面对叛军的谩骂和淫威,他威武不屈,慷慨陈词,写下了遗书、墓志和祭文,视死如归,次年遇害,享年76岁。文天祥有诗赞曰:“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