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夺化工 曾侯乙尊盘】

  □王家年

  藏品:曾侯乙尊盘。

  年代:战国早期。

  质地:青铜。

  规格: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

  特点:曾侯乙尊盘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精美的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

  渊源: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曾国诸侯王,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装饰纷繁复杂。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搭配,和谐统一。

  尊颈与腹之间有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

  铜尊上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浑然一体。尊和盘上均有铭文显示,其为曾侯乙生前用器。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显著提高,许多新工艺出现,失蜡法为其中之一。用失蜡法铸造器物,表面光滑精细,可以铸造相当繁缛复杂的纹样。失蜡法又称出蜡法、拔蜡法,就是将蜡做成模,成型后用细泥浆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铸型。蜡熔流出,形成型腔,浇铸铜汁成器。其铸造上的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

  藏所:湖北省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北疆文旅
   第08版:兴安
   第09版:出彩
   第10版:鄂尔多斯
   第12版:收藏
【工精技良 镶红铜龙纹方豆】
【青铜典范​ 商代四羊方尊】
【国之重器 西周大克鼎】
【妙夺化工 曾侯乙尊盘】
【易守难攻 三国青瓷坞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