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易守难攻 三国青瓷坞堡】

  □李笙清

  藏品:青瓷坞堡。

  年代:三国。

  质地:瓷。

  规格:高31.5厘米,长67.5厘米,宽53厘米。

  特点:坞堡为长方形,主要由四边的围墙、正楼、角楼、正屋、左右厢房及谷仓等组成。围墙高大险峻,墙头为双坡檐顶,上面覆盖琉璃瓦,保护墙体免遭雨水浸蚀。围墙正面中间是院门,门上方有两层门楼,院墙四角分别筑双层角楼。门楼和角楼均为五脊庑殿式顶,顶面作瓦纹。门楼和角楼四边开有窗口,用于瞭望和射箭。坞堡内有用于囤粮的盖钵式谷仓。

  渊源:坞堡,又称坞壁,约形成于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发生大饥荒,土匪盗贼横行,民间富豪纷纷构筑坞堡营壁,锻造兵器,抵御外敌侵犯。这种民间防卫性的建筑因易守难攻被大量使用,一直盛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写道:“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东北则依靠慕容氏政权,西北则投靠张轨之领域,东奔则至江东,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文中青瓷坞堡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口三国墓,通体施青釉,胎体厚重,釉色润泽,青中泛黄,部分脱落。三国两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不息,迫使许多门阀士族渡江南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南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点评:三国青瓷坞堡器型完整,规模宏大,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战乱背景。两汉至两晋时期墓葬,多以坞堡、陶仓、陶楼等青瓷作为随葬器皿。这件青瓷坞堡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以青瓷为主并日趋成熟的特点,是国家一级文物。

  藏所:武汉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北疆文旅
   第08版:兴安
   第09版:出彩
   第10版:鄂尔多斯
   第12版:收藏
【工精技良 镶红铜龙纹方豆】
【青铜典范​ 商代四羊方尊】
【国之重器 西周大克鼎】
【妙夺化工 曾侯乙尊盘】
【易守难攻 三国青瓷坞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