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寒暑假,研学旅行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方式拓展视野的研学游等旅游形态,备受追捧。最近,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许多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气渐旺,不少旅行社、景点和酒店都紧跟市场,调整优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深度游玩、强调体验、游有所获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新亮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游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根本目的,鼓励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对不同文化、风俗人情的全新体验,能有效地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的深度融合。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大多数研学游淡化了教育性和实践性,几乎等同于旅游,如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高校校园,亲子“打卡”景区、吃美食、参加非遗体验等。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只是观光游,并不能算真正的研学游。
研学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从中可以看出,研学在于“教育+”,而非“旅游+”。现实中,快速发展的研学旅行市场,存在大量粗放型、体验差的产品,由于旅行公司开发研学产品的人绝大多数非教育类相关专业出身,因此导致研学产品缺少应有的教育意蕴,出现“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没有真正做到学游并重。“游而不学”“学而不研”,背离了研学游的初衷,还隐藏各类风险。
研学旅行重在“研”和“学”,而不是旅行。暑假研学游热潮下,教育、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制定相关政策,推进研学的课程化,制定统一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学游产品标准、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研学管理等进行规范指导,为研学游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旅游管理部门、景区、博物馆等应加快推动文旅融合,深入挖掘、丰富和提升研学旅游产品,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研学游活动,让研学游回到教育的本位意义,让研学游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对研学机构而言,要对研学旅行指导师开展定期、专业的素质水平培训,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保证孩子们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使研学游真正发挥出教育助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