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响诗画的审美架构

  ◎李悦

  看了大型舞台交响诗画《大青山》,获得了艺术与精神的享受,心情很激动。这是一场成功的演出,是内蒙古打造艺术精品的可喜收获。

  大型舞台交响诗画《大青山》通过挖掘、展现呼和浩特地区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党员先进事迹,突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一主题,以呼和浩特地区百年沧桑巨变为主线,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历程,深情表达呼和浩特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建设祖国北疆的坚定意志和赤子之心。

  艺术是情感凝铸的形式。这台大型舞台交响诗画之所以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就在于它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鲜明、生动、简洁,具有创新意识。这种形式并不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那样庞大、周全、庄重、典雅,也不像诗歌联唱那样简略与通俗。可以说《大青山》融汇了以上两种形式的优点,建立起来自身独特的审美架构。当舞台上展现出交响乐队和朗诵者的时候,观众感受到的审美符号体系就是音乐与诗歌。从各种乐器上飘散出来的优美旋律,陪伴独诵、对诵和齐诵,舞台上声情并茂的咏诵,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或缠绵温婉,抒发着爱党爱国的深切情怀和对红色革命的追忆。这种表演形式很适合表达这部交响诗画的主题,这种精心打造的红色艺术品,带领观众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进一步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战争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很适合表现人物。这部交响诗画的第二幕《爱情山》中描绘了两个人物。他们都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来呼和浩特支援边疆建设的人,其中一位是北京大学的年轻教授李博,另一位是中央音乐学院刚毕业的作曲家辛沪光。李博在内蒙古大学任教,培养出一批各民族的栋梁之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号称“试管山羊之父”。李博以他的满腔热血,在内蒙古草原生态事业和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上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辛沪光的名气更大,她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诗《嘎达梅林》的作者,还是著名音乐人三宝的母亲。她于1956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谢绝了母校留校任教的挽留,在填写毕业分配志愿时,她一连串写下5个内蒙古。这位南方姑娘来到呼和浩特,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培养出阿拉腾奥勒、南维德等多名优秀的各民族音乐家。

  怎么表现这两个人物?当演员扮演的这两位人物登上舞台,在音乐声中讲述各自的故事,满场惊艳!主创人员的创新观念打动了观众。《大青山》把两个不同的人生话题,以及爱情与婚姻的话题、哲学的话题,用一种非常清纯的、非常简洁的诗句表达出来,对于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颇有视听及情感冲击力,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三幕《青春山》有意与第二幕相呼应,相映成趣。这一幕出场的都是呼和浩特的普通百姓,有博物院解说员、导游员、护士、交警、出租司机、快递小哥、地铁司机、小学教师,还有少先队员、驯马手、柔道队员、自驾航拍摄影师……他们各自介绍自己的职业,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着他们与首府城市的亲密关系。在他们平凡的身上折射着时代的发展和呼和浩特靓丽的城市风貌。台上演员的喊声和台下观众的掌声响成一片,在那振奋人心的一刻,台上台下沉浸在交响诗画感人的氛围中。

  第四幕《梦幻山》是大型舞台交响诗画《大青山》的结尾。作品在前面成功地阐释了主题思想,成功地塑造了个体和群体人物形象,又采用了瞻望的手法升华主题的格调,观众追随着诗与音乐的红色魅力,看到了呼和浩特未来2025年、2035年……以及更遥远的实现梦想的年代。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大合唱《跟党走,不回头》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走啊走跟党走/迈开大步向前走/走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找到了脚下的路……走啊走/跟党走/千军万马不回头/走啊走/向前走/大青山上写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伊利杯”内蒙古风光摄影展述评
~~~
~~~——评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8版:北疆文旅
   第09版:锡林郭勒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生态环保
   第12版:视界
“最·风光”“亮·印记”“韵·北疆”
交响诗画的审美架构
永远飘扬的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