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庭院经济有“看头”更有“赚头”

  □本报记者  霍晓庆  实习生  邬思湉

  4月中旬,大田里的蔬菜还没开始种,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常胜村家家户户园子里的大棚内已经春意盎然,2寸多高的蔬菜苗绿油油地惹人喜爱,再有20多天就可以端上餐桌了。“要不是最近天气不好,低温大风持续,这批清明节种下的小菜现在就可以吃了。”常胜村村民司金山乐呵呵地说。

  今年,林西镇进一步推广庭院经济,专门针对常胜村推行了大棚补贴政策,即村民可在自家园子建一栋不大于6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在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补贴。有了好的政策支撑,清明节前后,村民们纷纷在园子里建起了大棚,种上了甘蓝、白菜、香菜等蔬菜。

  “以前园子里露天种些小菜,一年收一茬,够自己家吃。现在有了大棚,从春到秋能种3茬,自家吃不完可以拿到集市上卖,补贴家用。”司金山说。

  不仅如此,镇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常胜村每户盖鸡舍、发放10棵葡萄苗,让家家户户的庭院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

  小而美的庭院经济,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林西县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推行“1+1”庭院经济模式,即政府奖补每人1000元,其子女再给每人配建1000元,共同支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

  同时,合理布局产业,将全县划分为4个区域,因地制宜规划庭院经济发展格局。把中部靠近县城的乡镇,规划为“城郊型庭院经济”,主要发展奶牛、大鹅、笨鸡、瓜菜、果品和小型的第三产业;把饲草资源丰富的北部乡镇规划为“农牧结合型庭院经济”,主要发展牛、羊、猪等饲养业;把平均坡度25度以上的南部山丘地区,规划为“山丘型庭院经济”,主要发展野果种植,以及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等经济林产业;把东部查干沐沦河两岸的平原区,规划为“平原型庭院经济”,发展猪、鹅、鸭、瓜、菜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合理的规划布局,较好地发挥了当地农户庭院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获益。

  在林西镇黄河子村李玉敏家的园子里,刚种下20多天的豆角开始爬蔓,西红柿苗上已经挂满了小西红柿,到5月初西红柿就可以上市了。“园子荒着也是荒着,种上菜还能多一份收入,而且鸡、鸭都不愁没吃的了。去年我家光一棚西红柿就卖了2万多元。”李玉敏说。

  小小“方寸地”,增收“聚宝盆”,庭院经济真正实现了乡村环境美化与村民居家增收的双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理论特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乡村振兴
〖看台〗
一根羊绒里的科技力量
家门口种出羊肚菌
刘永亮: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新农具”
〖速读〗
庭院经济有“看头”更有“赚头”
产业链上“建”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