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

  (唐)孟郊《游子吟》

  【原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

  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诗中情真意切的描绘和诉说,千百年来不知拨动多少人的心弦,引发万千游子的共鸣。苏轼在《读孟郊诗》中称赞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用白描的手法,把母亲为出门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衫的画面描写了出来。挚深的母爱融入千针万线中,担心孩子在外待得时间长,把衣服缝得密密的、结结实实的,希望能穿得久点。一个“意恐”,无限惆怅;只怕“迟迟”,怜子心切;还未出行,已盼归期;慈母之情,山高水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寸草”,指小草,比喻子女,“三春”是孟春、仲春、季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儿女比作小草,而母爱如春天的阳光,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发自内心的感恩与赞美。

  很多人以为《游子吟》是诗人在青年离家时所写,实则不然。在这篇诗作的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溧,溧阳,今属江苏。孟郊早年漂泊无依、贫困潦倒,为求取功名,曾多次辞亲远游,母亲缝衣送行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他脑海里。直到四十六岁,孟郊才考中进士,五十岁时才作溧阳县尉,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将母亲接来,每日晨昏定省、随侍左右,好好报答母恩了。然而,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诗人感到无限歉疚,写下了这首歌颂母爱的真挚诗篇。

  【启悟】

  母亲,是浩瀚辞海里最美好最动人的字眼,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神圣的称谓;妈妈,是我们最亲切最长久的呼唤,是心底最柔软最无法割舍的牵挂。

  母亲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始终宠爱并心甘情愿为我们操劳。正如《诗经·蓼莪》所言,“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古至今,概莫能外。母爱之厚,难以尽述,古人将母亲的恩情归纳为十种:怀胎守护之恩、临产受苦之恩、生子忘忧之恩、咽苦吐甘之恩、回干就湿之恩、哺乳养育之恩、洗濯不净之恩、远行忆念之恩、深加体恤之恩、究竟怜愍之恩。正可谓,母爱深似海,母恩重如山。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母恩、念母情,更要有报母心、孝母行。古人孝母敬亲讲究“晨省昏定”,在《周礼》中讲得十分具体:“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省”就是问安,“定”即铺床。意思是作为子女,冬夏要关心父母冷暖,早起要看望问候父母是否安好。而现在,人们更习惯以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将康乃馨视为“母亲花”。其实,早在康乃馨之前,我国古代也有专门用来表达对母亲孝意和敬重的花,叫忘忧草,别名萱草。古时游子远行前总要在庭院种植萱草,以示孝母思亲之情,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

  季羡林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高粱饼子。感恩母亲,善待母亲,回报母亲,是每一位子女的责任。无论多忙,常回家看看,珍惜和母亲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好好陪伴、及时行孝,就如同当年爱我们一样去疼爱她们,才不会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出彩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乡村振兴
出实招更要见实效
时间是实干者的朋友
传统村落保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让小份菜成为稀缺品
力戒“脚尖上的形式主义”
“绑在手机上”不如“忙在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