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葡萄的甜蜜故事

  □本报记者  郭俊楼  郝飚  陈春艳

  杨柳  牟野

  秋天,是乌海一年中最甜蜜的季节。走进大大小小的葡萄种植园,色彩各异、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藤条,令人垂涎欲滴。

  在内蒙古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种植基地,几名工人正在采摘最后一批美乐葡萄。“这绿葡萄就不要了,不然影响葡萄酒的口味。”来自甘肃的黄占太一边剪葡萄,一边指着一串还未成熟的和记者说道。

  酒庄已经进入一年一度的开榨酿酒季。新鲜水灵的葡萄刚采摘下来,便被一箱箱装上车,运往前处理车间,倾倒在传送带上,经过脱粒、筛选、榨汁等工序,进入发酵阶段。

  “高品质葡萄酒七分原料,三分酿造。”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蓓介绍着,为了酿出自然葡萄酒,酒庄的酿酒葡萄全部来源于种植基地,并将每亩产量限制在300公斤之内,葡萄从摘下到入罐不会超过4小时。

  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不仅酿造优质的自然葡萄酒,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葡萄产业建成了以酒庄为核心,集观赏、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文化旅游景区——红酒小镇,这直接带火了乡村旅游。“海南区把葡萄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阳光田宇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很多人种植葡萄,并成立了合作社,让附近不少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副局长乔东丽说。

  从8月上旬一直到国庆假期,是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葡萄种植户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前来购买、采摘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大批订单也蜂拥而至。

  国庆节前夕,记者一行走进赛汗乌素村,杨明、史来英夫妇正忙着给顾客装箱、过秤。

  “今天卖了200箱,2万块!”10亩地的葡萄,现已基本卖光,史来英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杨明、史来英夫妇从2005年就开始种植葡萄,他们的葡萄颜值高、味道好,根本不担心销路。“都是老顾客上门来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的都有。”现在,他们愁的是葡萄不够卖。

  乌海是我区规模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葡萄品种达100余个,年产量超万吨,整条葡萄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2016年,“乌海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探寻乌海葡萄的“甜味密码”,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政府对葡萄产业的持续扶持。

  打开地图不难发现,乌海与新疆吐鲁番同处于北纬30至40度,而这一纬度带被称为世界优质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同时,地处三大沙漠交汇处的乌海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这些成就了色香味俱佳的乌海葡萄。

  乌海的葡萄种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乌海人从各自的家乡带来葡萄苗木试种,取得了成功。1976年,建市不久的乌海从吐鲁番引进优质苗木,建成首个葡萄种植园。自2000年开始,乌海市政府将葡萄作为特色种植业给予政策扶持,2013年,专门出台实施《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葡萄产业进入黄金期。

  好葡萄成就了乌海“葡萄之乡”的美誉,也助推沙漠葡萄酒发展壮大,特别是近10年来,已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势。属于乌海葡萄的甜蜜故事,仍在续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通辽玉米亩产再刷东北片新高
我的草原我的马
乌海葡萄的甜蜜故事
“薯都之秋”品出什么“味道”?
一次“篮球+”的美妙配合
袁隆平题词的冰香稻,丰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