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中华典籍 汲取文化力量

  《孔子家语》

  书籍史的奇观

  □程磊磊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孔圣家语》,产生于先秦,形成于两汉,是记叙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及各诸侯国之事的重要儒家典籍。原书27卷,今本为10卷,共44篇。

  《孔子家语》其题录最早记载于《汉书·艺文志》,后世的《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以及其他30余种,1912年以前的史志目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亦有记载。然而,魏晋之前,它曾一度佚失,不为世人所见,直到魏王肃注释本出现,人们才又重窥其貌,但也因此引发了中国书籍史上一桩著名的学术公案。上千年来,历代儒学家、藏书家、史学家、文学家就其真伪性争论不休。而该书伴随着这些争议被不断地评点、句解、补注、校刊、重印,广泛流布,仅存于国内的版本约有120余种。其中,元代1种,明代60余种、清代60余种,成为中国书籍史上的一个奇观。

  文中为中国民族图书馆藏《孔子家语》,明代中后期刊本,10卷,10册,1函。卷首为《汉集家语序》,即《孔安国后序》。

  关于《孔子家语》的争议很多。《孔子家语》编辑成书后,一直只能作为家学世代流传。孔安国及其后人都曾经为《孔子家语》能列入官学而努力过,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三国时期,孔安国的后人把它交给了当时的大儒王肃。王肃精通当时各种儒家经典,他首次为《孔子家语》作注,《孔子家语》也由此而开始流行。到了唐代,颜师古一句“非今所有《家语》”,引起后代不同的读解和猜测。宋代,王柏在疑古思潮的裹挟下,言之凿凿地认为《孔子家语》乃王肃集众多典籍攒成,是不折不扣的伪作。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更认定:“反复考证,其出于肃手无疑。”《孔子家语》为伪书成定论,命运跌入谷底。

  20世纪70年代始,不断有新的出土文献面世,如河北定州八角廊汉墓竹简、安徽阜阳双古汉墓木牍等,为《孔子家语》文本提供了可靠的印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则使战国时期《孔子家语》的“真容”实实在在呈现在世人面前。《孔子家语》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伪书案”就此终结。

  通览《孔子家语》,内容丰富,数量超出《论语》4倍之多,且对孔子思想言行的全貌记载也较《论语》详尽。作为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重要材料,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因此,《孔子家语》称得上“儒学第一书”。

  《本草图经》——承前启后之作

  □马小江

  《本草图经》简称《图经》,又名《图经本草》,是宋仁宗于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命苏颂等人编撰的一部图谱性本草著作,成书于1061年。该书以《开宝重定本草》为蓝本,参诸家本草及经史百家所载药物知识,搜罗当时医家常用而未载于本草的药物,收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苏颂在集贤院校理任上,与同时代的药物学家掌禹锡、林亿等编辑补注了《嘉祐补注本草》一书,校正出版了《急备干金方》和《神农本草》,在此基础上,独立编著《本草图经》二十一卷,补充其内容并作注解。

  《本草图经》共载新旧药品1082种,比《开宝重定本草》增加99种。全书共20卷,目录1卷,卷1-18按照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编排;卷19、20为本经外草类与朱蔓类,主要阐述药物的来源、形态、鉴别、炮制及运用,并将药物与方剂有机结合起来。本书综合了北宋年间丰富的用药经验与知识,发展了中国古代药物学,是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家遗产的宝贵资料。《本草图经》所附木刻标本图现存933幅,在中国医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草图经》记载了300多种药用植物和70多种药用动物或其副产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学物质,记述了食盐、钢铁、水银、白银、汞化合物、铝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制备。对历史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也有记述。该书对动物化石、潮汐理论的阐述、植物标本的绘制,都在相应学科中占有领先地位,是一部承前启后的药物学巨著。书中继承了前辈的医药学遗产,补充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发现,绘制了大量药物图形,加以文字说明,准确记载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质、用途、采集季节、炼制方法、鉴别方法与配伍、禁忌等,图文并茂。李时珍对《本草图经》的科学价值予以很高评价,其医著《本草纲目》引用本草图经的内容达74处。

  《智囊》——中国谋略奇书

  □马莉

  《智囊》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书中所表现的人物,均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该书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由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

  该书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28个小类。《智囊》之旨在于益智。作者冯梦龙认为:“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编成《智囊》时,冯梦龙已届天命之年,正在各地以做馆塾先生过活,兼为书商编书。后来,冯梦龙又对《智囊》进行增补,重刊时改名《智囊补》,其他刊本也称《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内容上均同《智囊补》。《上智》《明智》《察智》所收历代政治故事表达了冯氏的政治见解和明察勤政的为官态度;《胆智》《术智》《捷智》编选的是各种治理政务手段的故事;《语智》收辩才善言的故事;《兵智》集各种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闺智》专辑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杂智》收各种黠慧小技以及种种骗术。

  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巧机智。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使这部关于智慧和计谋的类书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校勘价值。书中1000多则故事,多数信而有征,查而有据。

  《智囊》是我国谋略类古籍中声名最盛、流传最广的典籍,传世版本很多,刻本也不少,其中以郑振铎先生所藏明末还读斋刻的《智囊全集》最精。此外,明刻本《智囊》、日本翻刻本《智囊》、明天禄阁《智囊补》、清初斐斋的《智囊补》等也都是较好的版本。

  《大学或问》——儒家思想精髓

  □孟丽娜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人。

  辽宁省博物馆藏纸本《大学或问》是朱熹遗存的手卷,为国家一级文物,内容为《大学或问》的《诚意章》部分内容。这是朱熹解释说明《大学》的文字作品,因为采用问答形式,所以称《大学或问》。朱熹著《大学章句》后,恐学者尚有不理解处,著此以释疑。

  朱熹对《大学》的“诚意”概念做了深入解释:“开明其心术,使既有以识夫善恶之所在,与其可好可恶之必然矣。至此而复进之,以必诚其意之说焉……”朱熹直到临终前,才在手稿中给“诚意”定论,他认为不能诚意的自欺存在三种情形:一是知道善举却不行动,反而加以掩盖。二是知善且有心为善,却受个人私欲的影响不去做。三是在根本上其所知的“善”,实为“不善”,则有心为善,客观上却成了为恶。

  儒家思想在我国唐代以后再度兴盛,率先大力倡导者是韩愈,他在《原道》一文中不仅明确了儒家思想的传承关系,还大力推崇《大学》,他的见解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直到南宋朱熹完成了以“四书”为主要内容的理学体系,进而将儒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影响至今。

  朱熹的墨迹、手稿在宋末战乱中散落到民间。朱熹有个门人叫程洵。元代,程洵的六世孙程敏中在金氏书斋中发现了这一手卷,花重金购藏。后来,几经辗转,手卷在清朝乾隆年间进入清内府,被溥仪以赏赐的名义将其带到长春。日本战败投降后,被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朱熹手迹运笔迅疾,势如破竹,前后呼应。尽管无意求工,但转折自如,无一不合书家规矩。行笔中稍敛笔锋,且带有几分方劲的隶意,姿态韶秀,气格坚凝,深沉古雅。韩愈曾感叹:“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表达了他要承担起传承儒学的愿望。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思想文化一直传承至今,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肘后备急方》医疗急救手册

  □卜显军

  《肘后备急方》是东晋时期葛洪撰写的一本医书,之所以叫《肘后备急方》,是因为此书古人可以塞在肘后袖间随身携带,是我国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江苏人,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肘后备急方》《抱朴子》。

  《肘后备急方》主要记载了常见病的常用方剂,包括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杂病、外科急病以及妇、儿、五官科等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单方及灸法,实用价值很高。书中首次记载了天花、恙虫病、青蒿治疟、狂犬脑敷治疗狂犬病等,尤其是对狂犬病的治疗,被认为是中国免疫学的萌芽。现在对骨折的治疗一般用石膏固定,葛洪首次记载用竹片固定;现在常见的针灸推拿,传承了葛洪和妻子鲍姑的理念。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治疟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予了她灵感和启示,于是她改变青蒿提取工艺,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根据自己行医和游历过程中收集、筛选出来的医疗急救单方、验方以及简要灸法编撰而成,共73方,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后经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增补,名《肘后百一方》,再后来,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附于其中,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八卷本《肘后备急方》。

  据《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现存最早版本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襄阳吕氏刻本,后世传本多据此刊刻。文中《肘后备急方》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李栻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打开中华典籍 汲取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