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华
10月22日傍晚,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骑行爱好者包丽华和队友们骑行在全线贯通的斯力很旅游公路上,她们正在追逐一场日落。
戴着流线型头盔、身着各色骑行服的骑友们迎着晚霞从市区出发,沿着这条旅游公路一路向南,道路两旁色彩斑斓的秋日美景映入眼帘。整个骑行队一路走走停停,拍照不断。
“秋天傍晚时分,这条路的景色特别美,大家伙一致选择到这里来,简直像在风景画中骑行。”包丽华说,自从旅游公路贯通后,她和队友们就成了这条路上的“常客”,大家在路上体验骑行快乐的同时,还能感受大美乌兰浩特四季更迭的自然风光。
起于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终至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全长25公里的斯力很旅游公路,是乌兰浩特市加快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让旅游产业更好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它将洮儿河湿地风光景区、朝鲜族民俗特色村寨三合村、红色马镇葛根庙等景点连珠成串,将沿途自然、农田等风光融为一体,备受游客青睐,实现了各景点的良性互动和业态互补。
道路的通达,不单让市民及游客受益,更为沿途农户及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生机,把好日子连通到家门口。
小树枝铁锅炖的经营者盖晓红比往年更忙碌了:“自从路通了,每天自驾游、骑行的人很多,我和家人就合计着开个农家乐,从来没想到这几间老房子也能给我们带来收入。”
“受地理位置所限,我们向阳村以前被别的村称为‘死胡同村’,自从公路修好后,改变特别大,村民出门不用再绕路多走那11公里路了。”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第一书记牟将中说,现在大家骑着电动三轮就可以把自家的土鸡蛋、大棚的蔬菜送往市里的早市夜市卖掉,这在以前不敢想。
如果说旅游公路的通达是空间布局的改变和优化,那么长638米、宽12米的友谊大桥的飞架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过河难”“行路难”,成了百姓心中的“幸福桥”“连心桥”,让“望河兴叹”彻底成为了历史。
“我们都盼着这桥通呢!” 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嘎查村民包玉清的娘家就在一河之隔的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两个村子“隔河相望”,她的归乡之路可谓遥远漫长。
一条河,能割裂地理,割不断亲情。一座桥,拉近了距离,更拉近了民心。
“桥没修通之前回娘家得1小时路程,需要从镇里绕行100多里地,现在桥修了之后,六七分钟就到家了。”包玉清说,只要有时间每天都要回去看看父母,路上的奔波都变成了更多时间的陪伴。
曾经的天涯远变成了如今的咫尺间,友谊大桥的飞架不仅让浓浓亲情不用再苦苦等待,还连起了民生民心和产业发展。如今的友谊嘎查正依托交通优势,计划乘势而上,构建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餐饮、民宿经济和农畜产品销售,真正实现路通、景美、民富。”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嘎查村委委员王永平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桥通了,路便不远;路、桥的通达,绘就了诗与远方,守护了浓浓乡愁,也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乌兰浩特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妍 晓蕾 文静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