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胡建兵

  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在此之前,山西的一位教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表示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由此,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课间10分钟,本是为了让学生活动身体、放松大脑、上厕所、沟通等而设置的。但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发生磕碰,干脆将课间管控起来。《中国青年报》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小学最为突出。

  回想起大多数80、90后的校园生活,课间活动极为丰富多彩,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是常玩的游戏,给多数人留下快乐的回忆。那些年课间的追逐、游戏以及大汗淋漓后的欢畅,是独属于童年的温暖记忆。至于玩耍过程中的跌倒和磕碰,则是常有的事。那时候的孩子,大都抹把泪继续玩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天性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圈养”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真正对学生关爱,应该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2021年5月,教育部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另外,教育部等五部门共同出台的《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规定: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保证孩子享有课间10分钟,改变课间“圈养”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和家长互相理解,携手合作。相关部门应细化校内安全事故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和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孩子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采取增加防护设施、派设巡查老师等安全措施;家长应充分理解、信任学校和老师,出现问题积极沟通,依法理性维权。

  让校园动起来,让学生展现青春朝气,这才是教育的样子。现实有难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再难也要想办法打破怪圈,真正为孩子负责,为我们的下一代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出彩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乡村振兴
把“实”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和各方面
常怀公正之心
套路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让医疗短视频回归科普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