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墙内外买卖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查娜

  锡林郭勒盟境内的金长城和北魏长城,如今在多伦县都有遗存,成为人们悉心保护的文物古迹。那一条条绵延的土埂,曾是分界也是纽带,串联起“多伦诺尔”历史上一幕幕华彩篇章。

  岁月轮转,驼铃声远。万里茶道上旅蒙商的身影渐渐模糊,繁盛一时的“漠南商埠”隐入岁月长河,而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多伦县全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期焕发着勃勃生机。

  塞外重镇  史迹悠长

  如今,多伦县境内的两道长城,只留下两条浅浅的弧线——起于多伦县大北沟镇的北魏长城,沿大孤山东北坡脚向西北延伸,先是穿越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山岭,再转西偏北而行,于一条东西向山岭的西缘末端,转北偏西进入正蓝旗境内。

  多伦县的金长城——金界壕遗址,则东起马群后沟村,途经牛槽洼村、花塘沟村、北石门村,向西蜿蜒至正蓝旗交界,现存遗址全长17907米。

  前不久,在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多伦县现存长城遗址,那些断续相连的土埂,已经很难看出昔日风采。

  多伦县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泊”),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翻开中华文明史册,这片土地亦曾留下浓墨重彩的史迹——公元前300年,燕昭王曾在此以秦开为将,破东胡,扩地千里,筑“燕长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在多伦选风水宝地“拜日跸林”,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成吉思汗囤兵多伦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成为元朝历代皇帝游玩狩猎之地;明成祖朱棣北征,归途中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清康熙帝在多伦诺尔与内外蒙古王公会盟,正式确定了清王朝的北方版图……

  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位于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的多伦县,一直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交接地带,也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最前沿。长城沿线地区的移民、屯田和争战,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发展。

  多伦县文史专家任月海认为,历史上的“内蒙古”,其地理区域通常指瀚海以南、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这里曾建立过盛乐、辽上京、元上都、应昌城等城市,但由于王朝更迭和战争破坏等因素,都没能延续下来。而与当代有直接关系,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城镇,基本上都是在清代开始建立并奠定发展格局的。

  多伦诺尔,就是内蒙古长城沿线带兴起和繁荣的城镇之一。

  漠南商埠  屋庐望接

  在多伦县城西南,矗立着一座结构精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山西会馆。如今,这座修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的建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多伦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有着280年历史的山西会馆,是多伦诺尔作为辉煌的“漠南商埠”的见证者。

  多伦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局长王新鹏告诉记者,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举行了著名的“多伦会盟”,漠北蒙古正式归附清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当时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从此,多伦诺尔迅速发展成为内蒙古历史上的“旅蒙商之都”“民族手工业之都”和军事重镇。

  清代,国家大一统局面逐步形成,长城不再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边墙。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边商依托边口贸易,开始走进草原深处,形成了清代独特的旅蒙商。长城沿线边口城市,成为通向西北和北部蒙古地区的枢纽和商业门户。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多伦诺尔,与当时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大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等,成为当时长城沿线及蒙古高原上较大的贸易市场。

  多伦会盟20多年后,康熙帝再次来到多伦诺尔,发出感叹:“殿宇廊庑,钟台鼓楼,日就新整,而居民鳞比,屋庐望接,俨然一大都会也”。此时的多伦诺尔,已呈现出少有的繁华景象,成为“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商贸集散地。到19世纪中叶,多伦诺尔全城商号达到了4000多家。

  如今,走在多伦县古城的街巷,仿佛仍能听到当年“买卖城”里络绎不绝的商队的驼铃声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兴隆街、东盛街、财神庙街……这些沿用至今的街道名称,依然在讲述着它的厚重历史和曾经的繁华;一家家忙碌的商铺,延续着百年未变的烟火气息。

  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蒙古学学者波兹德涅耶夫考察中国蒙古广袤地区时,走过这些街巷。在他眼中,多伦诺尔商贸繁华,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既有当地的马、牛、羊等牲畜,也有俄国细呢、粗洋布、水晶玻璃制品等舶来品,还有内地生产的针线、梳子、烟袋等日用品。他把这些场景,详尽地写进了自己的著作《蒙古及蒙古人》一书,让后人得以了解多伦诺尔百年前的风貌。

  波兹德涅耶夫考察中国时,万里茶道方兴未艾。17世纪至20世纪初,由旅蒙商开拓并主导的一条跨越亚欧大陆的商贸大道——万里茶道,成为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这条以运送茶叶为主的商贸通道,从福建至湖北、河南,再到山西、内蒙古等地,再跨蒙古国至恰克图,经乌拉尔直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

  多伦诺尔是万里茶道进入内蒙古地区的重要门户。在多伦诺尔商业极盛时期,西北至库伦桑贝子,北至满洲里、海拉尔,均为多伦商人势力所及之地。

  清代中期,多伦诺尔达到了历史的全盛期,形成了“东西宽四里,南北长七里,分十八甲,十八条街道”的繁华肆集,成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业贸易集散地。

  在清朝至民国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多伦诺尔成为名副其实的“漠南商埠”,是当时蒙古地区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

  到了20世纪初,由于内地和内外蒙古、俄罗斯商道的转移,多伦诺尔商业迅速萎缩,辉煌一时的多伦诺尔边城走向了衰落。

  百年余韵 再现生机

  岁月轮转,那些跋山涉水、远赴万里的旅蒙商们的背影,早已消失在曾经的商贸古道之中。而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百年后今日多伦的奠基者,将那些历史的记忆,烙印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里。

  山西会馆会在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传唱百年的山西梆子余音袅袅,成为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历史上繁盛一时的多伦诺尔,如今依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端的多伦县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旗县,它面向京津、毗邻河北,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区,是锡林郭勒盟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沿边近海、承接腹地、联通蒙俄的特点。目前,多伦县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正在融入京津冀3小时经济圈内。

  深厚的历史底蕴,留给多伦县丰富的文化遗存。多伦县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目前,多伦县文化旅游业形成了以汇宗寺、善因寺、辽代皇家遗址公园、多伦诺尔古建筑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景区;以多伦湖、姑娘湖、榆木川为核心的观光旅游景区;以察哈尔抗战纪念展厅、多伦解放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教育旅游景区。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遗进入实质申报程序阶段。目前,多伦县汇宗寺、山西会馆已成功列入首批“万里茶道”申遗名录。2021年,多伦县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万里茶道”在新时代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开发,使多伦县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最美30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及“万里茶道”申遗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十三五”重点开发的14个旅游休闲型城镇、第二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多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萌告诉记者,近年来,多伦县编制了《多伦县旅游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发展规划》等,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全县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进,力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驼铃远去,风云百年。厚重的历史,在当代人的足迹中,延续着鲜活的生命。蜿蜒绵长的商贸之路,曾经如纽带般牵引着不同民族的交流与相融。如今,一个个新契机,一项项精彩的文化活动,为曾经的“漠南商埠”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法国各界人士:习近平主席访问推动法中关系继往开来
中国新能源产业真本事从何而来
塞尔维亚学者:构建新时代塞中命运共同体让塞中铁杆友谊升华
匈牙利汉学家:习近平主席访问为匈中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让“失信受罚”和“守信获益”成为行业共识
油菜开镰采收忙
边墙内外买卖城
循“新”出发 向“新”而行
来内蒙古听演唱会 乐享“宠粉”福利
这10个习惯对心脏有益